便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很多人都有消化功能紊乱的经历,饭后胃里的饱胀感特别明显。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偶然的话,会经常出现。然后要考虑消化功能是否差。
平时普通人经常泡山楂水和大麦茶。如果症状较轻,一般会缓解。但是对于长期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只吃中药进行消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削弱胃的生理功能。
众所周知,胃是水谷的主要脏腑,胃中的食物是在脾、肾、肝等脏腑的综合作用下消化的。脾气的运行,肾的阳的温暖,以及肝主胆汁的排泄和分泌都会影响胃的功能。
所以,消化不良,除了胃本身的病变,还要考虑肝、脾、肾、脏腑功能是否失职。
01脾运化异常。
饮食不洁、饱餐或过度饥饿、疲劳伤脾、嗜食辛辣、肥甘等。,均可损伤脾胃,使饮食停滞,阻滞中焦,阻滞气机,导致脾运化失和胃健康异常。
当然,这类患者也有脾虚的其他表现,如精神疲乏、四肢无力等。
02肝脏引流异常。
肝失疏泄或失意,郁怒伤肝,肝遥不可及,过脾土。反复,脾与肝互为因果。
有些人吃肉后消化不良明显加重。这是因为胆汁是由肝的余气形成的,如果肝气通畅,胆汁分泌正常有序;肝脏失职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因此,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肝区不适,厌恶油腻食物,两侧疼痛。
肾阳温热异常。
肾阳是全身阳之根,为脾胃提供“火”的源动力。如果肾阳充足,脾胃功能一般都是好的。
胃的接受和分解功能是正常的。肾阳不足导致胃消化动力不足,食欲不振。患者经常会觉得自己能吃不能吃,胃里发冷。
综上所述,脾虚是本病的基础,肝气郁结是本病的条件,胃不和则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中医的优势在于对消化功能差的问题标本兼治。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药方和两种外治法。
01香砂刘军丸
该药物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组成。
【主治】益气健脾,和胃化湿,化痰。主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纳差,腹胀,便溏,痰多。
是常用方剂,我也经常把它作为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方剂。
02支竹药丸(威尔·支竹药丸)
药物组成:枳实(炒)、白术(炒)。
适应症:简单两味药,健脾消食,祛湿,用于消化不良。
支竹丸是健脾消食的基本方。临床上特别适用于消化不良的老人和儿童。
支竹丸配合消食剂治疗消化不良综合征,能迅速缓解厌食、腹胀疼痛、呕吐、大便干结等症状。也是基础方剂,可广泛应用于胃肠疾病。
03保和丸
这个由朱丹溪发明的助消化器非常有名。
药物组合物:山楂(焦)、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主治食积、消化不良、腹胀、反酸、食欲不振。值得一提的是,不适合没事干的人,孕妇慎用。
04厚朴温中汤
药物组合物:厚朴、陈皮、茯苓、豆蔻、甘草、木香、干姜。
【主治】温中、理气、燥湿、消痞。主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秋冬季受寒而犯胃,有时疼痛,脾胃受寒则停食。
05艾灸
患者选择仰卧位或俯卧位,选择舒天、关元、脾俞、中脘、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及其附近寻找热敏点。
用手握住点燃的艾条,先在距选定部位皮肤表面约3厘米的高度旋转艾灸2分钟,使局部气血变暖,再啄灸2分钟,加强热敏感性,再沿经络来回2分钟,刺激经气,再温和灸,产生动力传导,打通经络。
如果没有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家里用艾灸(谨防烫伤)作为口服中药的补充。
06穴位贴敷
中医认为“外治之理为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为内治之药,区别在耳。”
中医穴位贴敷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将健脾和胃、行气消胀的药物施于体表或穴位,发挥经络穴位对人体的作用。
当然,每个医生在临床上的用药习惯和经验都不一样,肯定有自己偏爱的治疗方法。只要是有效的,他都可以借鉴,都可以应用。
此外,肠胃病患者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上一定要谨慎。毕竟药物治疗只是胃肠康复的辅助手段,关键还是要自己珍惜。
我们提倡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消化功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心情愉快。
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进食,低脂饮食,多吃含蛋白质或钙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瘦肉、鱼虾、蛋黄、咸蛋、皮蛋、豆类等。避免吸烟和饮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冷食,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酸性食物。
赖敏莲
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消化科
本人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师从江西省名老中医向梅峰博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脾胃肝胆妇科方面,继承了纯中医的学术思想。擅长治疗咳嗽、胃炎、胃溃疡、腹泻、消化不良、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疲劳、失眠等症状。
平时喜欢看中医古籍和名医用药经验,体会字里行间的中医智慧,博采众长,回馈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