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过春节的习俗

除夕夜,早上贴门神对联,祭拜天地祖先和过去的神,家家户户放鞭炮。午饭后,洗个澡,穿上新衣服。(客家习俗是大年三十用长生草、松柏、大橘叶洗澡。晚饭一般都比较早,一家人聚在一起,隆重而丰盛,俗称“团圆饭”。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辉煌,直到午夜过后,这就是所谓的“接收财神”。当夜幕降临时,每个房间至少要有一盏灯通宵亮着,这就是所谓的“点灯年”。长辈给年幼的子女“压岁钱”,数目不等,带着“人人有钱”的运气。

孩子还没完,大家都保持清醒,这叫“守龄”。到了午夜,家家户户的鞭炮烟花齐鸣,震耳欲聋,绚丽夺目,整个世界都为之沸腾,这就是所谓的“迎新年”,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在元旦的第一天,每个人都早起拜年。年轻一代祝愿他们的长辈健康长寿。同龄人相互祝贺新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且不争吵,不骂人,不骂人,取一年好运。舞龙队和舞狮队一大早就出发了,敲锣打鼓给各家各户拜年,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迎接,并赠送红包。

大年初二、初四,亲戚朋友相互拜访,女人“转妹家”(回娘家)和新女婿上门,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人人喜气洋洋。

第三年的第三天“穷鬼日”,客家人在第一天的第二天不动扫帚,一大早起来拿扫帚扫垃圾,称为“送穷鬼神”,得一年之福。

大年初五,春节基本结束,开市大家就可以出门各奔东西了。

扩展数据

客家春节禁忌

春节本来就是出于对“年”的忌讳。邓云翔《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版)提到“年”字,这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脚向四面八方伸开,像一只大壁虎。据说它是一种可怕的爬行动物。人一岁了就不满足了。充其量,他们安全度过。因此,他们生火,弄些好东西给大家好好吃一顿庆祝。这叫“过年”。后来,庆祝新年的开始就成了今天的“新年”和“新年”。

客家俗话说“入年多忌”。客家人春节的禁忌包括:不打骂孩子;禁止打碎器皿;不要说脏话。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新一年运气好坏的标志。不要在这一天使用不吉利的词,如疾病、死亡、苦难、贫穷、灾难、混乱、饥荒、杀戮等。米缸不能空,以免有一年不做饭的意图。避免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聚财”扫倒垃圾,免得“财”被扫倒。这一天,不允许债权人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收债对借贷双方都不吉利,也避免从别人口袋里拿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可能会有一整年被“掏空”的危险。第三天不要出去走亲访友。第三天,各家都习惯把垃圾扫出来,送到屋外空地或河边,喊着送穷人。所以这一天很少有人出门;避免缝纫,尤其是在大厅里。

百度百科:客家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