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美食
老舍有边喝茶边写作的习惯。据老舍的妻子胡朋·盛青说,无论是在北碚、重庆还是北京,老舍写作时喝茶的习惯从未改变。写作和喝茶已经成为老舍先生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方式。茶与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茶似乎专为文人而生。茶有助于文人的诗歌激发他们的思维,具有启发思维的特殊效果。饮茶作为一门艺术和一种美,自古以来就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茶在老舍的文学创作中发挥了奇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国或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据在《茶馆》中扮演王利发的著名艺术家于是之说,《茶馆》在国外演出时,他更多地想起了茶。他不能喝热茶,所以他觉得任何液体都不能解渴。这时,这让他想起老舍先生生前对他们说的话:“出国要带个暖水瓶。早上出门串门前,把茶叶放好,泡在保温瓶里喝。”当《茶馆》真的要出国演出时,他们忘记了老舍先生说过的话,没有人带热水瓶,所以他们受不了大声喊着要茶。
老舍先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有一次他去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老舍先生爱喝茶,却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保温杯。然而,老舍先生刚刚泡了一杯茶,还没有喝几口。他一转身,服务员就倒掉了,这让老舍先生看起来很生气,并说:“他不知道中国人每天都很晚才喝茶!”难怪从早到晚喝茶,也许只有在中国。西方人也人喜欢喝茶,但他们谈论“餐”并有时间观念,如早茶、早茶、下午茶和晚茶。莫斯科酒店的服务员看到留在那里的半杯茶,以为老舍先生不想留下,就倒掉了。这是一种误解,这是一种中西茶文化的碰撞。
旧时,“老北京”爱喝茶,早上喝茶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必须“喝完”他们的茶,这一天将是舒适和充满活力的。北京人最喜欢喝的饮料是花茶,“除了花茶就不算茶了”。他们认为只有花茶才是茶,北京很多人实际上称茉莉花为“茶花”。作为一个“老北京”,老舍先生也不例外。他也爱喝花茶,还自带顶级花茶。汪曾祺在散文《平常茶话》中说:“我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是个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老舍先生虽然喜欢喝花茶,但并不盲目喜欢“老北京”。他喜欢茶中的上品,无论是绿茶、红茶还是其他茶,他都喜欢品尝和包容。中国各地的名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和“重庆銮茶”都有品尝。而茶瘾,堪称茶中瘾君子,一天换三次,早中晚各捧一壶。他还有喝浓茶的习惯。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红旗下》中,他写道他的家庭很贫困。在他的“满月”日,他买不起满月酒,所以他只能用“绿茶”等待客人。“用小沙壶冲泡的茶粉,总是放在灶口旁边保温。茶味很浓,有时还有点香。”老舍先生后来喜欢喝浓茶,可能有些家庭关系。当然,喝浓茶容易振奋精神,激发创作灵感。中国人喜欢茶,而西方人喜欢咖啡。世界文坛上有一个巴尔扎克,边喝咖啡边用笔写作,类似老舍先生边喝茶边写作。在茶和咖啡的刺激下,他们每个人都有了像电炉一样的灵感。他神来之笔创造了一系列世界文学名著。
抗战时期,老舍住在重庆时,曾在一篇散文中提出戒茶,这绝不是他的本意。“不管我喜不喜欢,最近茶叶价格的上涨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回想国民党统治下的首都,即使是老舍这样的大作家,也因为物价飞涨喝不起茶,甚至愤怒地提出“戒茶”以示抗议。咻,茶太贵了,比吃饭还难。就像爱茶、赞茶的文人老舍先生,爱茶的内容,恨茶的价格,爱恨情仇都融入了茶事之中。
老舍热情好客,喜欢交朋友。当他搬到云南时,一个朋友来参加聚会,请了一个客人吃饭,没有钱,于是他烤了几壶当地的茶,围着炭盆喝茶,有一个“寒夜客人来茶当酒”来聊天,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风范!老舍与冰心有着深厚的友谊。老舍经常去他家。每次去冰心家做客,他一进门就大声问:“客人来了。茶好了吗?”冰心从来不辜负老舍的茶,用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花香片招待老舍。浓浓的花香,老舍闻香尝好。他们对茶有着深厚的爱,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老舍后来写了一首《七律赠冰心夫妇》。开头第一副对联是“中年人喜欢去旧居,勤出汗,求好茶。”我怀念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重庆艰苦岁月中结下的茶友谊。回到北京后,老舍每次出门看到自己喜欢的茶,总会带一些回北京分发给冰心和他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