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牛蛙

除了对牛蛙等水产品的管理,还要注意平时的保养,尽量减少药物对牛蛙的负面影响。可以使用一些无副作用的水生生物菌株进行调节和使用。益加益水生em菌株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延长换水间隔。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下是养殖牛蛙的细节。

牛蛙的饲养应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蝌蚪的管理

1.定期巡视泳池,及时记录。

每天早晚必须对养殖池塘进行巡查,对温度、水温、水质、蝌蚪的生活状况(如浮头、吃剩的饵料等。)要及时记录,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和处于变态高峰期的蝌蚪,要特别注意观察和管理。

2.控制水温和水位

最适水温为23 ~ 30℃。如果水温高于35℃,及时换水。将原池水从1/4排至1/2,引入低水温的清水。如果水质受到污染,应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

水位一般应保持在40 ~ 60厘米深左右。养蝌蚪或者水温低的时候,水位要低一些,反之要高一些。

控制水质

蝌蚪池塘水质应清洁,水中溶解氧应大于3 mg/L,盐度应小于2‰,pH值应在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以通过肉眼看水的颜色来估计:

水稀:水更透明,水中浮游生物更少。

多脂水:草绿色带黄色——更浑浊。水中有很多绿藻和隐藻,还有一些黄绿色的绿藻。

肥水:黄褐色,无绿色混浊。水里有很多青蛙,金藻和黄藻,还有一些绿藻。黄褐色-不浑浊。水中主要含有林蛙。油绿色-不浑浊。水主要由隐藻和绿球灌溉组成。一般来说,发酵粪肥是用这种水色施于池水的。

病水:红色带褐色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红色甲藻。蝌蚪吃了不消化,污染了水质,毒死了蝌蚪。解救方法是及时清除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恶化(病水)不仅是由于某些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的,还有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污染、蝌蚪被病虫害杀死、尸体腐烂、病菌传播等原因造成的。

一旦发现水质污染、变质现象,要通过换水来解决。换水时,不要突然让水温等生态因素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 ~ 1/2,注意换水时间。最好是在肥水和相对肥水中培养蝌蚪,或者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在稀水中培养。

4.始终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水面发现悬浮杂物、浮膜、死蝌蚪等动物,应及时捞出处理。

(2)饵料台应经常取出清洗,用漂白粉溶液消毒或日晒消毒。吃完蝌蚪后残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

(3)经过几个月的投喂,如果喷洒后池底有污泥和淹没的食物残渣,应及时清除。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漂浮现象。

水温高的时候,蝌蚪一般在黎明前后浮在水面,加上天气极热,也会浮上来。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打开增氧器。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个

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 ~ 2000只;11 ~ 30日龄为500 ~ 1000;从30天大到蜕变成幼蛙之前的时间

100 ~ 130尾合适。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的生长期、体型大小、饲养状况、管理水平有关,可因时、因地、因具体情况而异。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

在温带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越冬期一般从6月165438+10月至次年3月开始,具体管理工作如下:

(1)保持池水1米深。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结冰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过冬。

(2)准备补充水和氧气的设备和措施。如果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当底泥发酵缺氧时,可以及时灌水曝气。越冬前最好将池底的淤泥清理干净,以减少耗氧量。

有条件的池塘,水温可控制在65438±05℃以上。如果能达到20 ~ 30℃,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和变态。

二、幼蛙的管理

幼蛙是指刚刚变态,尚未达到性成熟的幼蛙。

仅仅

不正常的幼蛙只吃活的动物,必须投放活饵,逐渐训练吃死饵。饲喂1月龄幼蛙的活饵与死饵之比为2∶1;1.5月龄幼蛙为1∶1;3个月的时候都可以喂死。

诱饵。死饵的大小适合幼蛙一口吞下。如果太大,幼蛙很难一口吞下,还可能相互竞争,耗费吃饵的时间和精力,对幼蛙的生长发育不利。

吃最后一次投放的饵料量为宜,需要酌情掌握。一般来说,随着幼蛙的成长,水温的升高,喂食量会逐渐增加。通常日投喂量为幼蛙体重的5% ~ 10%。

活饵、死饵的种类要根据各地养殖饵料、饵料资源、季节等情况确定,既要满足幼蛙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力求饵料多样化、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从眼睛看

期待一下,更可靠的大量供应幼蛙饵料的办法是大力开展蚯蚓、蜗牛、蝇蛆的人工养殖;从附近的屠宰场和食品厂购买下脚料;生产或购买人工配合饵料;制造

用黑光灯诱捕昆虫等。

幼蛙的日常管理和蝌蚪差不多。

1.控制水温

最适水温为23 ~ 30℃。如果水温高于35℃,必须采取冷却措施。如局部换水,用乔木覆盖等。

控制水质

最适pH值为6 ~ 8。要经常清除剩余的饵料,清除死青蛙、烂植物、浮膜等异物。如果水质受到污染,要换水或消毒,保持清洁。幼蛙主要通过肺部呼吸,所以对水质,尤其是水中含氧量的要求没有蝌蚪严格,但也不能忽视。

3.经常保持土地湿润,种植作物或搭建棚子,避免强光照射。

4.及时分类和池塘管理:幼蛙生长发育迅速,但个体差异很大。

为了更科学地管理养殖,防止大、幼蛙吃掉小、幼蛙,每个养殖期结束后,要根据个体大小,将青蛙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合适。一般每平方米40日龄以内(变态完成后计算的年龄)幼蛙约100只,40日龄以后幼蛙约70只。

5.始终做好害虫和天敌的防治工作。

例如,老鼠是幼蛙的天敌。在一些幼蛙养殖池(30平方米)中,老鼠在1周内每天杀死40多只青蛙,最多的在1个晚上杀死110多只青蛙。

6.做好幼蛙越冬管理。

当水温降至6℃,气温约为10℃时,幼蛙进入冬眠。冬眠前后要做好幼蛙的冬季管理。

(1)地下冬眠的准备与管理:幼蛙经常在距冻土层30 ~ 40厘米的潮湿的池畔洞穴和树根空隙中冬眠。根据这种习性,冬天的前人为幼蛙提供了越冬条件,创造了一些越冬方法:

①洞穴越冬:在幼蛙周围挖松土,在幼蛙避风、离水20 cm处挖若干直径13cm、深1m的洞穴。洞穴应保持湿润,但水不能淹没洞穴。在冬天到来之前,小青蛙会自动爬进洞穴过冬。

塑料大棚越冬:在原幼蛙池高出水面30 cm的高度,挂塑料薄膜保护牛蛙越冬。还可以在池边用竹子或钢筋搭建拱形或人形的棚子。棚顶离地2米左右,上盖薄薄的两层塑料。

膜与池沿相连,形成密封的温盖,膜四周用泥土密封。最好在膜上覆盖一层疏水网,防止膜被强风损坏。如果室外气温降至0℃以下,可以用草帘覆盖薄膜。

晴天打开草帘,让阳光透入池内增加温度,使越冬池保持在10℃以上。春天气温升高,塑料薄膜逐渐打开,使空气流通,避免过热。

(3)草棚越冬:在幼蛙塘东北侧筑起土堆遮挡北风,在距水面30厘米处竖起大草棚。草棚外围紧贴池塘边缘,在池塘东北深处放置几根瓦管,供牛蛙聚集在里面越冬。整个越冬期间,水温可保持在65438±00℃左右。经过四个月的越冬,牛蛙长势良好。

(4)草堆越冬:在养殖池的向阳背风方向堆一个草堆,或先铺50厘米的松土,盖上草堆,保持湿润,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当气温下降时,牛蛙可以爬进草堆里过冬。遇到特别冷的天气,可以盖一个比较厚的草堆,上面再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

缸内越冬:养殖少量牛蛙时,也可放入缸、桶内越冬。具体做法是:先在缸或桶里放一些泥,中间高四周低,看起来像个馒头。在低凹周围适当放水,以便

高土潮湿,周围有少量积水。牛蛙放入缸、桶后,用水草或草皮覆盖,缸上用草帘或麻袋、棉絮覆盖,防止青蛙逃跑。在圆筒和桶周围堆上草来保暖。如果圆筒或桶中的温度太低,

可以在缸和桶内安装1灯加热,也可以用塑料桶装热水放进去适当加热。

(2)加深水层越冬:入冬前,将幼蛙池水位加深至1米,由于蛙池下原有淤泥厚30-50厘米,牛蛙会自行爬进淤泥中。污泥具有保温性能,由于放热发酵,水温可提高2℃。这样,牛蛙就可以在深水污泥中安全越冬。

(3)其他越冬方法:冬季只要提供6 ~ 12℃(水温或气温)的环境,幼蛙就能安全越冬。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室内砖池越冬,温泉水,循环温水等。

存在

在越冬过程中,幼蛙不吃不动,闭上眼睛慢慢呼吸,即使在低温水中,也只是用皮肤进行低水平的气体交换。如果环境温度上升到10℃以上,幼蛙就可以再次醒来,多呼吸。

开始活动,甚至进食,此时宜供给一些饵料或设法降温,使其再次进入休眠状态。休眠幼蛙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尤其是要防止敌人的破坏,比如老鼠,所以及时

幼蛙对敌人没有自卫能力。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越冬情况;如有死蛙,及时清理;如果发现红腿病等疾病,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第三,成年青蛙的管理

经过1年的繁殖,幼蛙达到性成熟时成为成年蛙。成年蛙最小身长约11 cm,体重约200克。

成蛙的管理与幼蛙基本相同,但成蛙流动性强,善于跳跃,要注意围栏的维护,防止逃跑。成年青蛙吃得很多,身体和水槽排出的废物也很多。始终保持水的清洁和不被污染。夏季最好每天换水,换水量为1/2,温差不超过2℃。成年青蛙的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40只。

四。亲蛙的饲养和管理

亲蛙是选择用于繁殖和配种的成年蛙,已生长2 ~ 3年。平均重量在500克左右。

亲蛙吃的食物最多,营养更充足,满足生长繁殖的需要。一般每只青蛙的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65,438+00%,饲料种类应多样,营养应全面,其中动物饲料不应低于60%。母蛙发情期食量减少,交配、产卵、排精期间基本停止进食,之后食量大增。根据以上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喂食量。

一般每天傍晚投饵1次,要定点定时投饵,经常清理投饵台,保持干净卫生。

亲蛙池不仅是亲蛙吃、住的地方,也是产卵和清理的地方,还是不经人工孵化的孵卵场所。所以管理要求高,周围环境条件不仅要适合亲蛙,还要适合卵的受精和孵化。

1.最佳水温应控制在25 ~ 27℃和23 ~ 30℃。否则不利于亲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环境要安静,人不要吵。

3.水池的水位维持在15 ~ 40cm,其深度与维持合适的水温有关。经常换水,保证水质良好,其溶解氧、盐度、pH值、生物成分等。应该适合卵受精和卵孵化(详见第二章生态学)。由于池水较浅,水温多变,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水温高对鸡蛋的危害。

4.亲蛙的养殖密度必须大大降低,一般每平方米1 ~ 2只。否则对繁衍极其不利。

5.亲蛙产完卵后,一般要及时(几个小时内)小心翼翼地将卵提出盆外(不要颠倒卵的上下位置,不要搅动卵块)。轻轻放入孵化槽(箱)中独立孵化,加强管护,提高孵化率。

6.提防各种天敌捕食正确的亲蛙和产下的卵。由于亲蛙处于繁殖兴奋期,对天敌的入侵不敏感,行动不便,防御敌人的能力大大降低;青蛙卵更容易被鱼、其他青蛙和其他动物吞食。

7.要特别注意亲蛙的越冬工作(方法与成蛙相似),疏忽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同等数量的幼蛙和成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