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瓦拉打仗的时候鞑靼人在干什么?
所谓的瓦拉、鞑靼之名的出现及其争霸之争,是在元朝失去中原,逃往北方之后逐渐形成的。其具体标志是,当北元赵总病逝,其弟古蒂穆尔离开皇位时,汉庭已无法有效掌握漠北各部的政治军事力量。可汗及其直属官方机构和军队不敢相互靠近。他们曾被阿里巴后裔、伊沃腊等所谓的瓦拉部控制,只能依靠五部补给,在东蒙呼伦贝尔地区流浪,最后在渔海遭受明军毁灭性打击。后来,失去大部分力量的坦麦能在回西方的路上被阿里·布格的后代俘虏并杀害。后者厚颜无耻地称可汗,依靠瓦拉的各部,正式拉开了瓦拉与忠于忽必烈后代黄金家族的所谓鞑靼各部的较量。
从明太祖末年到成祖时期,明朝廷对漠北的政策是分而治之,攻强扶弱,成祖皇帝也是在此基础上多次北伐。当时明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是本牙十里可汗控制的北元强大的鞑靼政权和权臣阿鲁台,但对瓦拉采取支持的态度,如马赫穆。在明成祖的五次大规模北伐中,(如果加上失败的十万大军,就是六次),只有一次是对乘势入侵南方的瓦拉的打击,其余都是征服者。
玄宗、英宗继位后的时期,瓦拉的楚洛家崛起,其首领和父子不仅在瓦拉杀了竞争对手太平、巴图波罗等,还在对外战役中杀了阿泰、阿鲁台势力,几乎将漠北统一在其傀儡的旗帜下。
然而,明政府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明太祖和成祖的对蒙政策已经完全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机会。所以在土木变的悲剧即将上演的时候,不会出现鞑靼各部在后方牵制瓦拉的奇迹,因为当时鞑靼没有政府机构,各部领导要么跟随先行,要么蛰伏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