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跳鲤鱼的典故从何而来?
小时候,你可能经常在街上看到“鲤鱼跃龙门”的年画。两条可爱的大肥鲤鱼跃出海浪,试图向巨大的龙门扑去。鲤鱼跃龙门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越挫越勇。
很多人认为鲤鱼跃龙门是一个传奇故事,龙门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虚构地名。其实这个鲤鱼跳龙门在现实中是真的存在的。它在哪里?在陕西省和山西省。一个地方怎么会出现在两个省?很简单,这个龙门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交界处,各省各占一部分。
这就需要先说说黄河了,因为这些不屈好斗的鲤鱼都来自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离开额尔宁湖和扎陵湖后蜿蜒向前。黄河离开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南的拉吉山后,进入甘肃省,地势依然较高。黄河流向为西南-东北方向,沿内蒙古中西部巴彦淖尔河套平原向东流。
黄河过包头后,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又拐了一个大弯,由北向南,东岸是管涔山和吕梁山,西岸是黄土高原。有意思的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边境线长约800公里,但陆地边境线很少。两省的界限很简单:山西在河的东边,陕西在河的西边。
作为两省的界河,黄河向南流。黄河在形成著名的壶口瀑布后,在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宽阔区域。它看起来像一个狭长的湖,可爱的大肥鲤鱼在那里跳跃。
龙门还有个名字叫禹门口,一看就和大禹有关。相传,古时候天下大洪水,大禹受命治水。大禹来到黄河边的龙门山,看到河水汹涌澎湃。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大禹命人挖龙门山,河水顺着它缓缓流淌。
按古人说的距离,龙门山在陕西省韩城县东北约80里,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约30里。龙门有黄河之危。更重要的是,龙门以北的黄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势较高。龙门以下,黄河地势变得低平。黄河在龙门段形成了巨大的气势,这也是龙门以下黄河段变宽的原因之一。
因为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龙门自古就被称为“大江大河的主流,黄河中游的险塞”。河津这个名字和龙门山的地形有关。龙门诞生了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这是司马迁自己在《史记——太史公自叙》中提到的。
龙门横跨黄河两岸,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陕西)到河东的战略要道。历代所有想争陕西、山西的军事家,都是为了争夺对龙门的霸权。如果你的部队很弱,那也没关系。只要能守住龙门,敌人再强,他们也进不去。
芜湖十六国中后期,统一北方的前秦崩溃,姚在关中建国,也就是后秦。在山西,出现了一个慕容建立的西燕国。后秦皇帝姚兴要出兵攻打河东,兵力远强于西燕,而西燕兵力不多,守着龙门。就算秦兵强如虎狼,也只能望河兴叹。
南北朝后期,北魏分为东魏(北齐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宇文泰控制西魏,高欢控制东魏。东魏的名义首都是叶,但晋阳(山西太原)是高欢最重要的城市。
这意味着龙门将是两魏斗争的战略重点。东魏控制龙门,可以固守晋阳,西魏控制龙门,可以争夺东方。从此以后,无论是北齐进攻北周的关中,还是北周进攻北齐的河东,龙门都是最便捷的战略通道。
隋唐时期,龙门的战略地位还是很重要的。李渊从太原攻长安,李世民渡江攻刘梧州,取龙门之路。
换个角度来说,能越过龙门天险的人,其本性类似鲤鱼跃龙门,体现了一种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