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古歌?(高山流水除外)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之一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时期的钢琴家博雅曾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弹琴,但樵夫钟子期却能理解,这是一种“山中有志气”“流水有志气”的描写。博雅大吃一惊,说:“好,我儿子的心和我在一起。”河马小厨师死后,博雅失去了知音,琴断弦断,终身不运动,于是有了高山流水之歌。

《山流水》以“博雅古琴遇知音”为主线,乐书种类繁多。琴乐和筝乐有两种,两者名称相同,风格不同。

古琴音乐。战国时期,有一个关于高山流水的秦乐故事,所以也说“高山流水”是博雅写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魔秘谱》(朱权1425年撰)。该乐谱“山”和“流水”的解决方法如下:

“《山》和《流水》这两首歌只是一首歌。第一志向是关心山川,说仁者乐山。未来的志向是关心流水,意思是智者乐水。唐朝分两首,不分小节。最高山分四段,流水八段。”两千多年来,《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歌曲,连同博雅古琴遇知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表演艺术的发展,“山”与“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说中的秘谱是不分段的,但是后来的琴谱是分段的。在明清以来的众多曲谱中,由四川学派钢琴家张空山改编的《流水》收录于清代唐编著的《天问歌谱》(1876)中。增加了“滚、刷、拨、注”技法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刷流水”,因其形象生动、情景交融而被广泛使用。据秦家考证,天问阁琴谱出版前,所有谱中没有张空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有八段,与神奇秘谱的解相吻合,但张空山传?我是严新?哦,危险,你像一粒种子吗?

还有一首古筝曲《山涧流水》,音乐与钢琴曲大相径庭,也是以《博雅古琴遇知音》为蓝本。音乐书有很多流派。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浙江武林派传》,旋律优雅,韵味隽永,有“山雄伟,水流动”之貌。

山东派的《山流水》是秦云、风摇竹、夜鸣钟、书韵四首小曲的合奏,又称四段、四段锦。

河南派的《山流水》取材于民歌《老刘攽》,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第一次见面时经常演奏,以示尊敬和交朋友。三者和古琴曲《山流水》没有* *的共同点,都是同名异曲。

下载地址://2550/...郑/高山ls.mp3

中国古代名曲赏析(二)

广灵三秦音乐

据曹勤说,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朝鲜国王铸造了一把剑,因为他推迟了日期而被杀害。聂政决心为父报仇,进山学了十年钢琴,并成为一名特技演员,在南朝鲜成名。朝鲜国王把他叫到宫里去玩,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朝鲜国王的夙愿,他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将其谱成钢琴曲,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是著名的古琴曲之一。嵇康在汉魏时期因反对司马氏独裁而被杀。临刑前,他淡定地弹奏了这首曲子,现存的钢琴谱最早见于《魔法秘谱》。

广陵散:古琴曲。又称“止广陵”,在《战国策·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颜仲子与宰相夏磊有仇,而聂政与颜仲子交好,为颜仲子刺杀韩翔,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这是一个普遍的看法,魔秘谱中这首歌的歌名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写的《曹勤》讲了与宋有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的父亲因为铸剑被韩国国王杀死。聂政没能为父亲的遇刺报仇,却毁容进山学琴10多年。我带着绝技回韩国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于是,在寻找机会入宫为韩国国王弹琴时,他从琴肚中抽出一把匕首,将韩国国王刺死。当然,他自己也壮烈牺牲了。现代钢琴家白认为此曲源于系列中的河间杂曲拉曲。

下载地址://2550/...in/guanglingsan.mp3

中国古代名曲赏析(三)

平沙大雁

在明代,这首歌叫《落雁平沙》。旋律悠扬流畅,描写大雁在天空盘旋,再通过摇曳的大雁落地的场景。

《平沙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乐种,其本意是借大枭的眼光,写出一个文人的心路历程。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谷音真迹(1634),又名平沙落雁。自问世以来,已出版了50多种音乐集,音乐流派众多。只有1962出版的第一部古琴曲集收录了六位音乐家的演奏乐谱。这首曲子的作者是唐代的陈立昂。宋代毛民中、田志翁说的话,明代朱权也说过。因为没有可靠的史料,所以很难证明是谁写的。

“平沙雁”的含义和各种琴谱有不同的解法。《正宗古声》一歌中说:“以秋为例,秋高气爽,风平浪静,沙平浪静,云程万里,天飞扬。用洪湖的眼光写伊势的心。.....三起三落的完美节奏。第一部戏如鸿雁之客,天上极空灵,雁列相谐,隐而显,若来。它想坠落,想环顾四周,想在空中盘旋;也会跌。呼吸声倾斜,绕着大陆扫了三圈。它倒下了,这需要另一个。三五成群,飞来飞去,睡来睡去,正合适:母子相让,亦可尝之。”这种对鹅本性的解题描述极其深刻生动。整首歌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下载地址://2550/...古琴/pingshaly.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四)

三节梅花

歌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重复三次,故称“三农”。相传写了笛子《梅花三弄》,后改为琴曲。音乐以高尚的情操赞美梅花在风中不畏霜雪的顽强品格。

梅花三弄:古琴音乐。又名《梅花引子》、《玉妃引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梅花代表作,《魔秘乐》记载此曲最早由东晋桓伊演奏。

南宋鲍照(约414 ~ 466)郭茂谦《乐府诗》卷二十四《梅花落》说“梅花落亦作于笛”,“其声犹存今”。在今天的唐诗中也有许多关于笛子“梅花落”的描述,这表明笛子“梅花落”在南朝和唐代之间更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音乐内容,历代曲谱都有介绍,南朝至唐代的笛曲《梅花落》多是抒发愤懑、别离之情。

明清时期的钢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的高傲、冷酷、高洁、不屈的节操和气质为特征。“桓伊吹笛,奏三梅花调,出神入化,后人入琴。”“梅是最清的花,琴是最清的音,用最清的音写最清的事,应该有凌霜之韵。”“三招的意思是取三个泛音,同弦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它先是一首笛子曲,后被改编成一首古琴曲(作者是谁很难确定)。

今天演出用的音乐是虞山派《琴曲和声》的琴笛作曲(清显祖编,刻于1820),节奏规整,适合合奏。广陵派后期的交安琴谱(清代秦淮汉纪,1868年出版)节奏比较自由,曲尾前的调式令人耳目一新。

在结构上,这首歌采用循环再现的方法,将整个主题重复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的演奏方法,故称“三农”。体现了白梅花傲雪霜的高贵品格。1972年,王建忠将其改编为钢琴曲,音调取自其中,演奏主题为毛泽东的《咏梅》。

下载地址:/2550/music/download/guqin/Meihua 3n . 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五)

四面埋伏

乐曲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海底。项羽自刎乌江,刘邦获胜。

十面埋伏:武曲,著名的琵琶传统。描绘了楚汉之战的场景,故事性很强。

乐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的《琵琶记》。在这个配乐之前,只有楚汉描绘同样的主题。

明代王有鼎《唐琵琶传》中,有一幕当时被称为“唐琵琶”的唐颖奏楚汉:“两军决战,天摇地摇,瓦房倒。许且察之,有金声,有鼓声,有剑弩声,有车马声,皆无声。积怨已久者,为楚辞;悲伤而强烈,为王祥悲歌慷慨的声音,送别的声音。困在大泽,有追马之声,到乌江,有王喉之声,我骑着马去争一个王声。让听者一开始兴奋,然后害怕,最后哭都没办法。”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唐颖演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的情节和主题是一致的,说明这首歌早在16世纪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

楚汉流行于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编著的《琵琶曲》问世以来,每一部琵琶曲集都收录了十面谱。每个版本的分段和分段标题都不同:

《华氏谱》叫《十面》,是直隶的王俊喜传的,十三段;

《谱》名《淮阴平初》,隋秦汉时子所作;周金山瑞清后卿学校,那里有十八个科;

郑阳宣普叫十面,一个是淮阴平楚,十八段;

《瀛洲古雕》叫《十面埋伏》,十段。

下载地址:/2550/music/download/pipa/shimianmf . 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六)

日落笛子和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音乐。1925左右,上海大同音乐社根据经典改编丝竹音乐《春江花月夜》。

说起春江花月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著名的民乐合奏团。其旋律,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色,委婉动听;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一直深受群众喜爱。它被改编成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也被用作戏剧中的歌词。它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传统音乐。但是你知道吗,《春江花月夜》最初是由著名的传统琵琶演奏家文曲的《夕阳笛鼓》改编的。

夕阳笛鼓也被称为浔阳琵琶和浔阳夜月。它是琵琶文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最迟在18世纪在江南一带流传。《夕阳笛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原始音乐分为10个段落,即:

第一,日落笛声和鼓声

二、雄蕊散,回风

第三,这座山靠近月亮

第四,夕阳近水

第五,枫叶和秋天的声音

六、武侠千寻

七、萧声红树林

八、临江夜景

九、渔舟唱晚

十、夕阳影中的一首还舟曲,以轻柔的旋律,平和的心境,描绘了人间美好的风景:夕阳被黄昏鼓送走,满月被笛声迎来;人们在独木舟上漂浮,在河边荡漾;两岸青山绿水,花团锦簇;水面满是波浪,船桨添声...

下载地址:/2550/music/download/pipa/西洋XG.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七)

玉桥问答

这首歌表现了青山绿水打柴的快感。

《渔父问答》是流传数百年的著名古琴曲,反映了一个隐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事务的羁绊。音乐生动准确。

玉桥问答:古琴乐,乐谱最早见于《兴庄太阴续乐》(1560明代萧鸾所作):“古今繁华废如一掌,青山绿水固声。经过一千年的得失,这只是一个词。“这首歌反映了一个隐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事务的羁绊。音乐生动准确。

《玉桥问答》是流传了上百年的名曲,现在的乐书种类很多。《秦雪晋楚》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态洒脱,而山雄伟,水壮丽,斧为丁丁,声为洪亮?是的,它在手指下若隐若现。”音乐因其准确生动的形象,近几百年来在音乐家中广泛流传。

乐曲开头,曲调悠然,呈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风格,上下句的呼应引起渔樵回答的兴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以及新音调的不断加入,再加上滚动手法的运用,在第7段达到高潮。形容隐士豪放不羁的情形。其中,投刺三弹的技法所产生的强音,要与分段的节奏相协调,使人感受到巍峨的群山和樵夫击鼓斧的声音。1段结尾呈现的主题基调,在整首歌中反复移位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下载地址:/2550/music/download/guqin/yuqiaowd . 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八)

汉宫的秋月

意在表现古代被压迫的宫女的辛酸与悲伤,唤起人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汉宫秋月》原是崇明派的琵琶曲,现已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音乐表现了古代宫女的悲伤情绪和一种无奈、孤独、冷漠的生活意境。

《汉宫秋月》原是崇明派的琵琶,现在的乐书种类繁多,从一种乐器演变为不同的乐器,并通过各自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流通中的普遍情况。《汉宫秋月》现在流行的形式有二胡、琵琶、筝曲、江南丝竹。主要表现古代宫女的悲凉心情和一种无奈孤独的生活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崇明派的同名琵琶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由月湖演奏,又名《三潭印月》。1929左右,刘天华录制了汉宫粤剧《秋月》的曲谱,二胡演奏(只用一只手)。

蒋风之在汉宫编曲并演奏了《秋月》,为避免篇幅过长而影响演出,该曲做了大量删节。其速度较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常有短暂的停顿和停顿,音乐时断时续。此外,二胡柔和的音色,三度音的运用,特征性变音的频繁出现,表现了宫女们悲伤的情绪,极具感染力。

汉宫秋月,江南丝竹:原为“B调”(A宫),孙玉德传世。原来沈其昌的《瀛洲古调》(1916编辑)为丝竹文曲合奏用的是“巩峥调(G宫)”。琵琶仍用“B”字调弦的方法,减少了二年调,表达了古代宫女细腻而深远的悲伤和苦闷。中间部分运用配器长度,各声部起到互动作用,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和向往。最后,所有的乐器都慢板演奏,呈现出天空和明月逐渐西沉,大地一片寂静的景象。

琵琶《汉宫秋月》:又名《隋晨》。以歌舞的形象写孤独的后宫,更多的是清怨和压抑,有不同的传记。目前一般都是无锡的吴(1847-1926)来报,但是刘德海加了很多音色变化和意图传播的指法,现场感十足,很有感染力。

下载地址://2550/...郑/hangongqy.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九)

春雪——高雅艺术与文学

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国或齐国刘所作。“阳春”就是万物知春,风清气爽。“雪”意味着干净和美丽。

《春雪》是由民间器乐乐器“八板”(或称“六板”)的几个变体组成的琵琶组曲。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八板”(或“六板”)的几种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的变奏循环再现,“八板”的变奏组合成变奏关系,再插入“百鸟朝凤”的新材料,所以是一个有循环因素的变奏结构。

阳春白雪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是指李芳远和沈浩初编著的十段和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王玉婷的传记,又名《阳春快板》,广为流传。这里是小阳春...

《春雪》展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春雪》展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活泼。分为七个板块:1,2号,风中莲花3,一轮明月4,玉版禅定5,铁策板之声6,道姑琴之声7,高东何铭的字幕是李芳远写的,和音乐内容关系不大。

全曲七段可分为开始、继承、旋转、组合四个部分,是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曲。

开头:(1)“独霸”。歌曲开头有一个长度为17拍的“八个班头”变奏,在部首循环的后三个部分再次出现。对原八盘的旋律进行了“隔俗”、“加花”等技法的打磨,并运用了“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法,使音效独特有趣,使花丛的旋律充满了生命力。

承接:(2)风中荷花,(3)一轮明月。这两个八禁变体,在再现了头上的八个班头后,在旋律上两次上扬,在高音区移动,表达了自己的热情。

转:(4)玉版禅,(5)铁策板声,(6)道院琴声,这三段都有很多展开的因素。首先是音乐结构的分割和倒置,出现新的节拍和强分割节奏。二是运用“分”、“板”、“泛音”等演奏指法,使乐曲时而轻快流畅,时而雄浑有力。尤其是道源的琴声,在整段中突出泛音,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灌进一盘玉里”一样,闪闪发光,生机勃勃。

部:(7)高东何明。是总部的动态再现,并在尾部放大,采用了忽慢忽快的速度,采用了强有力的扫弦手法,音乐氛围极其热烈。

下载地址:/2550/music/download/pipa/yangchbx . MP3

中国古代名曲欣赏(10)

塞上曲

《堡垒之歌》是传统的琵琶文曲,音乐通过描写王昭君对祖国的思念来表达悲伤。

文曲:传统的琵琶。乐谱最早见于李芳远的《琵琶曲》,由《春望》、《昭君怨》、《哭颜回》、《梳妆台旁》、《怨怨》等五首独立小曲组成,定名为《塞上之歌》,乔装为王昭君所作。

全曲五段:

1,原弓春思2,赵君的怨恨3,费翔的眼泪4,梳妆台秋思5,汉斯

这首歌描写了王昭君对故国的向往,悲凉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演奏上,强调推、拉、唱、揉、吹、左手上提等技法,使旋律更加委婉柔美。形容这首歌最贴切的诗句,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和弦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