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抽搐是什么原因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长期的面部肌肉阵发性发作的不自主的抽动,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面肌痉挛其原因不清,多数学者认为是面神经在脑干起始部被血管压迫所致。临床上,面肌痉挛大致分为以下致病因素:

1、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面肌痉挛(HFS)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面肌痉挛(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肌痉挛(HFS)。以往认为:面肌痉挛(HFS)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面肌痉挛(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同时对面神经形成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面肌痉挛(HFS)手术的预后。

2、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HFS)。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报道了一例CPA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面肌痉挛(HFS);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面肌痉挛(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肌痉挛(HFS)。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面肌痉挛(HFS)。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面肌痉挛(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面肌痉挛(HFS)。

3、其他因素

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面肌痉挛(HFS)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面肌痉挛(HFS)。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面肌痉挛(HFS)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面肌痉挛(HFS)。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面肌痉挛(HFS),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4、遗传因素

此外,面肌痉挛(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面肌痉挛(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面神经出颅段受到责任血管的压迫,造成神经局部脱髓鞘,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相应症状。根据这一发现,由最初的面神经阻滞或切断术逐步发展到显微血管减压术。我院从2004年起在率先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来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