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备煅明矾?
【来源】本品为三棱晶体矿物明矾或其他铝矿,经加工精制而成。主要含有硫酸铝钾[Ka (SO4) 2.12H2O]。
【历史沿革】汉代以前,有“烧”(治病的方子)和“炼”(经典)的方子。汉晋以后发展为“烧汁到底,煮之”(《肘皇后》)。“瓦上铁中煮沸汁”(《浓缩注》)等方法。南北朝时有白子菜、巴豆、陈皮、皂角、五倍子(雷公)等辅料。唐以后又提出了锻飞的方法,如“锻”(颅经)。《飞驰而过》(李尚)。“细磨,放入砂锅,用火煅烧半天。白如轻粉者,谓之枯矾”(引)。目前多以生用或煅用入药。
[处理方法]
1.明矾取原药材,去杂,捣碎或研磨。
2.从枯矾中取出干净的明矾,敲成小块,放入煅烧锅中,用猛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烧至膨胀的散炮成为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晾干,停火,待凉,取出研成细粉。
煅烧明矾时,应一次煅烧透,中间不得停火或搅拌。搅拌后表面温度下降,结晶水不易去除,内部热量不断积聚,传热性能下降,局部温度过高,使明矾呈褐色。制作枯矾时,往往会出现煅烧不完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圆底锅里放了太多明矾。加热后壶底明矾先融化,结晶水先蒸发,形成海绵状的干明矾,质地疏松,隔热能力强。这种状态一旦形成,上层的液体明矾就很难获得更高的温度,结晶水不能及时蒸发,导致冷却后出现“冻块”。
【成品性状】明矾为半透明结晶块,无色、乳白色或微黄色。硬而脆(硬度2~2.5),密度1.757g/cm3,微气,微甜涩。枯矾为不透明、白色、蜂窝状或海绵状固体块状或细粉,无晶体状物质。身轻体松,手捻易碎,味酸。
【炮制作用】明矾和枯矾经过炮制后,其作用和功效是不同的。
①生明矾功效:擅长解毒杀虫、清热化痰、燥湿止痒。用于湿疹、疥疮、癫痫、中风和喉炎。外用可解毒止痒,常制成散剂、洗剂、止咳制剂、注射剂。它在高浓度下具有腐蚀性,可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痔疮和脱肛。例如痔疮去除液。内服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如白金丸(普本)用于风痰过多所致的癫痫;一种治疗中风的疏涎粉(吉杰)。
②枯矾功效:酸寒性降低,呕吐作用减弱,收敛、敛疮、生肌、止血、防腐作用增强。可用于湿疹、湿疮、耳厚、阴道瘙痒、慢性腹泻、便血、崩漏、鼻衄、鼻息肉。枯矾制成粉末,用于治疗乳糜性皮肤病和痒疮。比如治疗创伤和伤口的生肌散(准则)。
[抑菌及药理作用]枯矾在180~260℃煅烧后对变形杜氏藻、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与生品无差异,但在300℃煅烧后与生品在500~900℃有差异,抑菌作用明显低于生品。180~260℃煅烧的干明矾对兔眼结膜刺激较小。
根据常规方法煅烧的干燥明矾溶液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和霉菌高度敏感。
过量的明矾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当不被肠道吸收时,可使肠黏膜停止分泌,起到止泻作用。外用稀溶液可消炎、收敛、防腐,溶液侵蚀肌肉,引起溃烂。煅烧干燥后形成不溶性铝盐,口服后可与粘膜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保护粘膜不受腐蚀,促进粘膜再生,并抑制粘膜分泌和吸附肠内异物。因此,枯矾消除了呕吐作用,增强了止血和止泻作用。外用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蛋白质沉淀,从而减少创面渗出物,起到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