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宴的大酥肉法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80年代生活条件很艰苦,生活质量比较差。基本上家庭都是人挤人少,产量也低。一年到头忙的时候不留点粮食,撑不到明年。

聪明的人省吃俭用,一般会和红薯之类的粗粮混在一起煮,以期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均匀,直到收获的时候。

日常的菜基本都是地里种的新鲜蔬菜,或者是平时吃不到的剩菜,然后做成咸菜咸菜存放在菜缸里。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吃肉和现在相比是一件特别奢侈幸福的事。因为很少吃,所以会觉得特别香。

能吃大餐就是走亲访友,办酒席。宴席上的美味菜肴还是能让人流口水。

那时候的农村酒席没有现在这么高规格,但却是大家期待的一顿美餐。一般一个人娶妻或者婚礼,或者生日,都是人生大事。自然要和亲朋好友同甘共苦。

办酒席的时候,提前一天,主人家会请一个屠夫把家里的猪杀了,从猪圈里把大白猪拉出来。明知道猪就要被宰了,他奋力反抗,却抵挡不住几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扯着一个猪耳朵往前推。还有人拍拍猪的屁股,把它往前推。刺耳的猪叫声震撼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我不用等通知,就知道明天家里要有喜事了。

杀猪的时候会拿一个大脚盆,取猪血,然后拿着一个燃烧的柴火,把猪血倒进一个大铁锅里,煮成凝固的猪血,然后打碎成小块,放好。这一天,晚餐的菜肴已经摆好。煮点血菜或者炒点蒜苗都很好吃。

那些被邀请来帮忙做饭的人今天晚上就要开始忙碌了。家里的灶膛不够用,我就在院子里捡了些砖,围成半米高左右的圆形。一边留着口,一边把大铁锅放上去,烧下面的柴火,一个简易的灶膛就完成了。

刚宰杀的猪的肉是新鲜的。瘦肉切成大块小块,用煮熟沥干的米汤、糯米粉、花椒粉、辣椒粉等调料揉制而成。马上要开始炸酥肉了,俗称跑油锅。将半锅菜籽油倒入铁锅中,用小火把油慢慢烧开,随着油飘出来的香味,将揉好的肉片一块一块放入油锅中,瞬间听到菜籽油的噼啪声,锅里鲜花盛开。

放多了,用大网快速翻过来。此时炉腔内的火要小一些,以免被烫伤。等两面有点金黄色,有点脆脆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出锅了。这一大块叫大酥肉,也叫香碗。然后切成块,整齐的放在一个大碗里。等到第二天再用芋头、萝卜或者豌豆做打底。放入蒸笼中,用锅蒸。加一勺汤,放点糖在上面。在主桌,这道菜放在桌子中间。是主菜,不能随便吃。按照我们国家的规矩,你要等主人家发消息感谢你的光临。请原谅我招待不周,然后客人就可以用筷子吃这碗菜了。

一小块肉炸成一个小疙瘩,叫做小酥肉或小酥肉。刚捞上来的时候,又脆又好吃。但是,这是普通人没有的。只有厨师可以一边品尝一边吃两块。这个小蛋糕也是要在主桌上再加工的。它和煮肉时做的汤混合在一起,比如罗布或海带。然后把这个小蛋糕放进去煮。每张桌子配两个碗,放在桌子两边,让桌子上的每个人都能拿到。

炸好酥肉后,盆里剩下黏糊糊的酱,然后把腌好的鱼放进去,裹上一层酱,放油锅里炸到两面金黄。直到第二天,用自制的酸菜,加入香菜、葱、蒜、花椒、辣椒,熬出一锅浓浓的糖醋鱼汤。把煎好的鱼放在长长的鱼盘里,用大铁勺浇一勺鱼汤,然后放在锅里蒸一会儿。上桌是老少咸宜。

把五花肉切成方块状,放油锅里炸,把皮炸脆,再抹上一层酱油。把方的肉切成小方块,但不要把皮切掉,从皮上看还是一块完整的肉。把一边的皮放在碗底,在肉上放一点自制的豆干,然后加一点汤,放在蒸笼里蒸。做菜的时候,把它翻在碗里,皮朝上,放一点糖,端上桌。用筷子一拉,皮就会裂开,变成一小块五花肉。别看这肉肥,吃在嘴里肥而不腻。而且那个汤里的豆干也很好吃。

还有水煮五花肉(现在俗称梅菜红烧肉),炸好的五花肉切块摆放整齐。然后把家里腌制的咸菜切成细粉炒熟。把咸菜放在碗底,五花肉切片放在上面。大火蒸,这道菜软烂,吃多了也不腻,尤其是碗底的咸菜,可以盛好几碗米饭。

当时农村条件有限,我还记得有些菜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桌子上被切成八块,一人一份,不能随便吃。桌子上动筷子后,还要由餐桌上年纪大的人来分,一人一块分到碗里,以免贪夹太多,有人吃不下。

分糖果时,长辈也要按人头分。有时候会多给餐桌上的小朋友两个。那是另外两块糖。就像捡到一个金元宝一样开心。

当时农村宴请的最高标准是五碗四盘,也就是九个菜,主要是猪肉,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菜。那时候没有饭馆吃饭,也没有厨师下乡。他们都找邻居帮忙,一起做饭。

那时候办酒席很累,但也很隆重,很慎重,来帮忙的人都很开心。桌子上剩下的菜很少了。谁家不来,主人家就多包一些。

现在,我吃了很多宴席,吃了很多美食,却始终没有找到小时候吃宴席的快乐。

现在条件好了,吃肉成了生活常态。生活中没有吃宴席的欲望,自然能找到当年的期待和喜悦。

那些简单的美食,藏在记忆深处,成了最美的味道!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