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之战,诸葛瞻七万兵败给两千人的邓艾。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有人问为什么邓艾只用两千兵力就能横扫诸葛瞻的七万大军?你在开玩笑吗?怎样才能认真对待浪漫?其实邓艾的兵力应该略高于诸葛瞻。

然而,一路走来的邓艾是如何打败越来越早的诸葛瞻的?

双方投入的力量

公元264年,魏对蜀发动了一场亡国战争。

第一,魏投入的兵力。

统帅:司马昭西线:邓艾率领三万余人由滴道攻姜维栈;中线:诸葛绪率领三万余人,从岐山路进攻武都,占领桥头堡,负责切断姜维退路;东线:钟会率领654.38+万余主力从伍兹路、洛古路、包斜路等栈道进攻汉中,再向南进军成都。邓艾决定在黑暗中前进,钟会派张甜跟随。所以在邓艾进入江油之前,他的兵力大约是四万。后来,张甜收复了江油太守马郊,有三千人马。就这样,邓艾得以投入四万余兵力投入绵竹之战。

第二,蜀投入的兵力。

据司马昭估计,蜀军有9万人,其中镇守成都等边境的有4万多人,镇守北线的不超过5万人。

当刘禅向邓艾投降时,有65,438+002,000名士兵在户口薄上登记。罗先镇守永安约二千人,南部霍邑镇守建宁数千人,马岙镇守江油三千人,江州等其他郡县。

前线告急时,刘禅已派廖化领兵支援姜维,张仪、董爵等人支援汉中阳安关,故降兵两万。

综合以上数据,剑阁退军最多有5万兵(不包括已经战死的),汉中汉、乐两城还有1万兵在挣扎。所以诸葛瞻这边投入的兵力大概是三万人左右。

所以从绵竹之战双方的势力来看,邓艾略占优势。

纸上谈兵,诸葛瞻vs实力大侠邓艾

邓艾占领江油后,诸葛瞻率军抵抗邓艾。这时,黄权的儿子黄冲劝说诸葛瞻趁魏军疲惫之机,迅速占领关隘,在山里截击魏军。

但诸葛瞻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使邓艾得以顺利进入川中平原地区。

其实当时的情况也没那么糟糕。

单凭邓艾,粮食供应显然是有问题的。后面是姜维,前面是诸葛瞻,远处是成都等郡。此外,刘禅已向东吴求援,将军丁奉等人已在前往蜀的路上。如果诸葛瞻能守住阵地,同时向姜维求援,等到等蜀郡援军到来,恐怕包藏在交子里的就是邓艾了。

所以对于邓艾来说,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策略。而诸葛瞻此时应该选择坚守城池,不战而降。然而,邓艾只给他写了一封信,就让他冲出城外迎敌。可见诸葛瞻只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纸上谈兵。

一边是毫无实战经验的京都守卫,一边是天天与姜维精锐部队作战的关,失去了有利地形的保护,双方胜负几乎没有悬念。

分散的蜀国

或许,我们可以一窥诸葛瞻的战前宣言。战前,诸葛瞻痛心疾首地说:“在家不能除黄皓,在外不能制衡姜维,行军不能保家卫国。我有三宗罪,怎么回去?”

其实按照上面的分析,诸葛瞻是有办法渡过难关的,只是他选择了最坏的办法——出城迎敌。

根本原因是当时蜀国已经处于混乱状态:姜维驻外,诸葛瞻内驻,宦官黄浩掌管国事,三方互有芥蒂。

姜维得知魏大举进军的消息,请求朝廷派兵增援。但是这么重要的消息被黄浩压了下来,耽误了战机。而躲藏在阜城县的诸葛瞻,距离姜维所在的剑阁只有100公里,却宁死也不向姜维求救。

邓爱本担心自己会腹背受敌。谁知蜀中的勾心斗角帮了他大忙,让他轻而易举地一一攻克。

标签

为什么邓艾能彻底打败诸葛瞻?一半实力,一半内讧。

顶着父亲诸葛亮的光环,毫无战斗经验的诸葛瞻在赵括PK田雷的比赛中,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如果诸葛瞻能够坚守阵地,与姜维联手,或者等待吴栋援军到来,就有机会击败孤军奋战的邓艾。然而,诸葛瞻选择了与邓艾决一死战。

回想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能全身而退,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