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大概20个字。
1,端午节起源于“倒霉日”论。
汉代的人认为五月五日是一个邪恶的月份和日子,有“不提五月”的习俗,即五月五日出生的婴儿不能由男人或女人抚养。一旦养起来,男人会害父亲,女人会害母亲。甚至还有一些说法,比如“五月到了,就再也不动了”“五月盖房子,头都秃了”。
这种习俗最迟从战国开始流行,从汉代开始流行。这一习俗在崇的《论衡》、应劭的《风俗通》和《后汉书》中都有记载。5月5日是一个邪恶的月份和邪恶的日子,为了消除瘟疫,驱邪,寻求好运,所以相关的文化活动应运而生,端午节也变得颇具特色。
2.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历史人物。
历史文献是书写者留给后人爱恨情仇记录的纪念品。而汉魏时期的士人,非常注重讲道理,爱憎分明,对忘恩负义、独霸天下的霸主勾践、晋文公恨之入骨,把怜悯之心放在敢于直言进谏的伍子胥身上,加上东汉有陈琳的开导和守护,所以汉末时就把节日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了。
在今天的吴(浙江),有在五月五日(曹娥北)迎接伍子胥的习俗,而在金,有纪念介子推(曹勤)的理论。汉代,在岑南苍梧(今广西),民众于五月五日在东门上跳舞,纪念以诚信孝治县的知府陈琳(《后汉书》)。
扩展数据
端午节的习俗:
1,烤龙舟
划船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船比赛。龙舟比赛分为几个部分,如邀请龙,祭祀龙神,游龙和收集龙。在赛龙舟之前,通常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一是请龙,祭神。端午节前,要选个吉日出水,祭神后,装上龙头、龙尾,然后准备赛跑。闽台赴妈祖庙朝拜。
2.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历史悠久,最初是作为祭奠祖先和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小米(北方产)制成,称为“角粟”。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影响、最广泛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并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中国网-解读端午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