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生命感悟
有了茶的知识,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我收集了茶道的人生感悟,希望你喜欢!
茶道的人生感悟1饮茶的最高境界是知道。有一种喝茶的方法。路在何方?有人说:茶禅一味;有人说:和平与尊重;有人说:道在屎里;各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可惜太深奥,让人一头雾水。所以,我们不妨这么看。茶是一种精神物质载体,茶道是指饮者通过饮茶来实现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很难用儒释道的理论来搞定。有时候,哪怕有一些小的,甚至世俗的感情,也足够了。在这种状态下,它就不再是一般的饮料,而是一种“产品”。或许这就是喝茶的乐趣吧。
喝茶到一定程度就要讲究境界了。首先是懂茶。中国的茶有很多种,各有特色。最起码,一个饮者会知道自己想品什么样的茶。至少知道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红茶的区别。二是区分茶叶的优劣。茶的品质差别很大,极其精细。同样是绿茶,龙井和碧螺春不一样。同样是龙井,特级和一级不一样;同样的乌龙茶,岩茶和铁观音不一样;同样是岩茶,这个山和外山不一样。虽然不必像专业的品茶大师那样精准,但至少要闻一闻香气,喝一口醇厚浅淡,才能品出韵味。
有了茶的知识基础,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一是会识水。既然茶是一种饮料,我们应该注意泡茶水的质量。古人对此有很多很高的评价,经典的说法是“山泉最好,井水次之,河水第二”。还有王力可安石,你应该能分辨出河里的水和河尾的水。今天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城市饮用者来说,真正的泉水和井水无处可寻,而河水污染严重,无法饮用。很容易得到高质量的矿泉水。注意不要用纯净水,更不要用自来水。有了好水,也要懂得冲泡。一般来说绿茶比较简单,80度左右就可以煮了。乌龙茶对温度要求比较高,要现烧,不要煮太久。有了好茶好水,就要有好茶具。这是感知器。
中国的茶具是一种壮观景色的艺术。当然最好的还是江苏的宜兴紫砂壶。名壶比黄金更值钱。除此之外,茶具中还有很多瓷器茶具,比如德化、景德镇的,也很漂亮。对于一般的酒友来说,要懂得欣赏。但最重要的是明白茶配器的道理。比如乌龙茶要用“曼升壶”,要把壶里的茶倒进小壶里,精致的茶还配有拇指大小的闻香杯,先闻一闻才称功夫茶。绿茶最好用玻璃杯,在晶莹剔透中,看着茶像花一样绽放。喝酒前喝醉是很自然的。另一个需要知道的重要事情是能够知道大事。喝茶时的外部环境。品茶是一项优雅的休闲活动,在布置优雅的茶馆里,你可以一边听着若隐若现的轻音乐,一边品茶。可以在朋友家泡着喝,喜欢就慢慢喝。你可以在花前月下的地板上,在树旁捧着锅,与大自然互动。不管什么环境,安静干净才有趣。
如果你懂水,你应该认识人。现在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交流和休闲的方式。这也是如今茶馆在城市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让这杯茶身心都顺畅,选择和谁一起喝茶是很重要的。因为喝茶和喝酒不一样,越喝越热闹,越兴奋,所以人多一些,杂一些也没关系。至于茶,一般来说,越喝越清醒,越淡泊,所以不宜多喝,人品要高雅。
茶道人生体验2。喝茶从来都是以绿茶为主,不分冬夏。
我很喜欢洞庭碧螺春。用一个20厘米的透明玻璃杯,取几片叶子放入沸水中。静静的坐着,看着树叶在水中慢慢舒展、浮沉,用最美的姿态和岁月,表演一场无声的舞蹈。修长的身材,满地的绒毛,清澈的绿色,淡淡的味道是碧螺春的特点,清亮清澈的茶汤也是我爱它的原因。当心灵受到困扰的时候,看着这一幕会慢慢放下灵魂的羁绊,融化在这样的漫长时光里。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了茶道,聊到了普洱。朋友都说普洱的特点是厚重、深邃、博大精深。喜欢普洱的人大多是沉稳稳重的人。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经历过生活中的艰辛,所以也能在普洱的艰辛中感受到甜蜜。
我近在咫尺,“厚,深,深”。这六个字是我对未来生活状态的预期。我觉得应该多体验,所以想走近普洱,尝试普洱,这也是在接受另一种生活态度。
江南街头,我在随意徘徊。那是秋风乍起的一天,路边一大片梧桐叶随风起舞,诉说着轮回的故事。
在古街的尽头,有一个非常古朴典雅的茶艺阁,装修得很好,全是古色古香的木质风格。墙上有不同的精装茶叶礼盒和材料齐全的茶具。角落里有一张枣红色根雕茶几,上面摆放着精致的功夫茶具。一个富态的中年女人,慵懒地坐在桌子上,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书,掩饰不住她优雅的气质。
我笑着看着她,她也起身笑了。
房间里传来熟悉的古筝曲,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我问她有没有卖普洱,她问我要茶颗粒还是茶砖。我说,我不是送人,只是自己喝。我说,你觉得适合我的,我就买。她笑着说,你适合喝优雅的花茶。我只是淡淡一笑。
她给我装好茶粒后,我问她普洱的特点和冲泡要领。
她抬头看着我,请我坐下来和她一起喝杯茶。我答应坐下。
她说,相遇是缘分。既然你爱喝茶,我就教你。
我赶紧谢过他。
她小心翼翼地用茶刀切下一小块普洱茶砖待用,用开水烫过、预热紫砂茶具,再倒茶、醒茶、过滤,一步一步,有条不紊,优雅无比,可见技术之完美。她全身心投入其中,我仔细观看。
从头到尾她都没有介绍应该注意的详细步骤,只告诉我用100℃的开水泡茶,掌握好水的煮沸时间。时间太长会降低水中的氧气,影响茶叶的活性。
她只告诉我,普洱讲究的是泡茶的人的心境,是一人得神,万物无声的如水心境。如果你有那种心情,就是用普通的瓷杯,直接冲茶,掌握好水温,也可以用专业的茶具泡出茶汤。
她补充道,而你有这种淡水的心境,这就是你给我的。
我笑了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即使不了解,即使只见过一次面,也会心有灵犀。
普洱茶的这些特点和加工时应该注意的要领,让我突然想到了茶和生活。
社会是开水,我们是被压制的普洱茶。普洱需要开水才能醇厚,就像我们在经历了千帆,经历了很多之后,才能从容淡定。普洱是一个成熟的人。看了几千幅风景,我们低调稳重,懂得控制自己。
还有那种精致淡雅的`,玻璃加工的绿茶是我们的青春,用80℃和90℃的水冲泡,简单,纯正,保留了茶叶原有的绿色。外面的人可以透过玻璃窥视我们的内心,我们不断往外看,透过玻璃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绿茶的清幽与普洱不同。
有一年夏天,我被要求尝试用冷水泡茶。他说喝凉水茶不刺激不突兀,适合你。
相信他,所以我整个夏天都喝凉水茶,不温不火,几乎没什么感觉。现在想来,冷水茶就像温室里的花,恒温,却开不出自己的香味。冷水茶的生活,没有精致的训练,无法展现真实的自己。
我的思绪被另一首古筝勾起。
她在我面前放了一小杯茶。茶汤是温热的,颜色是黄色的。在略显寒冷的深秋,她优雅地冒着一缕缕热气,她已吸进心里,感到温暖。小心翼翼的拿起茶杯,轻啜一口,入喉。它温润醇厚,音韵醇厚,唇齿留香。几乎在同时,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厚重、深邃、深刻,我同时爱上了普洱。
于是,我陪着她,她陪着我,一起喝完了那壶茶。只是简单的交流,关于茶,关于古筝,关于生活。
她没有问起我,我也没有问她。
黄昏将至,我起身道别。她给了我一个青花瓷碗,上面有美丽的花纹。我没有说谢谢,我知道,谢谢无法表达我对这次见面的感激。只要看着她的眼睛,深情地说,下次我给你弄杯喝的。她微笑着点点头。突然觉得对这个城市,对整个生活更有亲切感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静静的,洒在我的书桌上,一首古筝曲在播放器里缓缓流淌。
我拿出闲置了几年的一套紫砂功夫茶具,听着郑悦耳的声音,一步一步地跟着她的程序走。虽然有点坎坷,但我的心静如平静的湖水。
我倒了自己煮的第一口普洱,却只是静静的看着。它是无味的,而且已经很香了...
我知道我是从碧螺春生活步入普洱生活的。
茶道人生感悟3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起初,茶与佛教的关系是,茶为僧侣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饮品,而僧侣和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然后经过茶道的实践,发现茶道与佛教在思想内涵上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静、苦、俗”。
一个是安静。
茶道讲究“静、雅、真”,把“静”作为摆脱神秘、品味的必由之路。佛教也提倡清静。佛教的禅修赎罪,佛教的“戒、定、智”三学,也是以静为基础的。禅宗是从“静”中产生的。在冥想中,人不可避免地会疲劳和困倦。这个时候,只有茶可以提神醒脑,克服困倦,茶就成了禅宗最好的“朋友”。
二是“苦”
佛教以“四谛”为总纲。即“苦、定、灭、道。”佛认为人生苦、老、病、死、怨、苦等。佛教追求的是“无尽苦难,回头岸”。禅修就是要看透生死观,达到透彻理解,摆脱“苦”。茶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味苦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则百病,火则清。”从苦茶中,佛教徒可以有多种联想,帮助修行佛法的人品味人生,在饮茶时“打破”苦的真相。
第三是“随便”
日本茶道大师森野理也曾说过“你要知道,茶的本质不过是烧水点茶而已”,这话很对。茶道的本质是从琐碎的日常生活和琐碎的平凡生活中领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宗也要求人们通过禅修,从平凡的事物中领悟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