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猪价怎么走?发改委、统计局、农业农村部都表明了后续动向。

临近年底,猪价再次引来官方收储。

165438+10月18,农业农村部报告,截至6月165438+10月17,全国生猪出栏价格较6月65438+10月20日的阶段性高点下降约3.5元/公斤,后续猪肉供应有保障。

165438+10月16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期养殖户出栏节奏趋于正常,前期压栏、二次育肥的猪开始陆续出栏。

未来生猪和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165438+10月15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生猪产能和生猪存栏总体保持稳定,生猪生产处于合理水平,不支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仔细观察会发现,官方传递的信息是“后市猪肉供应有保障,生猪或猪肉价格很难再大幅上涨”。

从目前的猪市来看,猪价波动,但一直在12元/公斤区间波动,既没有像6月5438+00那样涨到14元/公斤,也没有像低谷期那样跌破成本线。

为什么猪价难涨难跌?

很多人会好奇,明明说猪够多了,为什么价格却很难降下来?尤其是猪肉价格仍维持在41.2元/斤的高位(农业农村部监测的第二周猪肉价格数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猪价从今年6月底开始逐渐升至成本线以上。2022年上半年,整个养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想必当时大家看到很多“卖一头猪亏了几百元”的新闻。

时间越来越长。2021下半年猪价基本在13-15元/斤,2021甚至达到12元/斤。那时候,猪的深度亏损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看来,养猪业经历了近1年的亏损才开始盈利。今年养猪的盈利时间只有3-4个月,很多养猪户还没有完全赚回之前的亏损,所以市场上还有一定的惜售心理。

另一方面,今年9月份以来,豆粕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已经达到5700元/吨的高位。从年初到现在,豆粕至少涨了1万元/吨。

今年6月5438+10月,全国玉米价格上涨至2021年2-3月创下的历史高价(2850元/吨)。

玉米和豆粕是饲料不可或缺的原料,其价格上涨直接带动饲料价格上涨。

虽然近日豆粕出现降价趋势,但总体来看,饲料易跟进难跟进。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以来,饲料出厂价累计上调12次。

养殖成本上升也是支撑猪价的一大因素。

所以在多重支撑下,目前猪价维持在12元/斤。

然而,猪肉消费高峰即将到来。这种局面会被打破吗?

备受期待的消费高峰能否拉动猪价?

供给方面,据卓创资讯监测,8-9月份,部分省份已经投放到二级育肥市场的猪源比例为20%-30%,这些猪源的投放时间正好是11-65438+2月。

规模场临近年底,屠宰节奏逐渐加快。根据测算,理论上6月5438+01-65438+2月的猪肉供应量将比8月-10增加26%以上。

需求方面,据钢联数据监测,6月以来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19.5%-20.5%之间。

因为今年猪肉价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终端消费和腊肠消费。以传统腊肉为例。与往年相比,今年国庆节后腊肉订单减少了1/3。

预计重点屠宰企业在11-12期间的屠宰量增幅很难超过10%,整体市场处于供强求弱的状态。

这样,消费高峰能否满足预期需求还不确定,但生猪供应增加已成定局。

养猪户要警惕接下来的三大市场风险。

出现了三种市场风险。

首先,市场存在集中出栏导致价格踩踏的风险。

根据往年的经验,市场的高峰期在冬季至日前后,今年8-9月的二次育肥如此“疯狂”,也要看年底的市场。

虽然官方表示养猪户出栏节奏已经趋于正常,但不排除有二次育肥户仍在压场。

而且年底的时候,秤场会大量出售。不要等某个节点去卖猪,而应该顺势而为。

其次,饲料价格难以降低,养殖成本有再次增加的风险。

从原料来看,进口大豆等待到港时间为6月5438+01-6月5438+2月。目前豆粕库存仍处于低位。大豆到港后,豆粕供应量会增加,豆粕价格可能会出现短期下跌,但传导到饲料端需要时间。

猪的生长规律是“前期慢,中期快,后期慢”,待宰的基本都是大猪,养殖成本难以下降。

此外,今年备受期待的腊肉消费可能达不到预期。

中国西南地区是腊肉的主要消费地区。目前重庆疫情严峻,会影响腊肉,猪价高也会减少一部分消费。总体来看,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市场处于“供给多,需求弱,养殖成本高”的状态。每个人都想吃年底的“肉”来过年。但是多方面考虑的话,我们建议不要盲目等待行情,跟风比较稳妥。

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猪价?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