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朱倩寺的位置在哪里?
朱倩寺位于玉安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建于大理国时期。因“朱倩传说,犀牛显异”的神话传说而得名。元初,高僧、雄辩大师在此讲学,开创了大乘佛教在昆明传播的先河。颜渊三年(1316),元仁宗下诏保护寺产,朱倩寺的名声越来越高。
寺庙从西向东,沿中轴线有四个主要建筑和三个庭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依山布局。山门悬于山顶两坡,三室宽11.5 m,两室深7.2 m,塑有两尊金刚像。山门左前方有一座钟楼,占地22平方米。山门入口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里面种着两只元代的孔雀,需要三个人相拥。天王殿也悬挂在山顶两坡,三间房宽19.2米,三间房深12米,内塑四天王和弥勒佛。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有一“回”字形天井,占地约1.200平方米。两厢是客厅和蜡烛店。东面是天王殿,背面是罗汉殿,北面附近的三间房名为“梵音阁”,有216罗汉;靠南的三间房叫“天台来阁”,也有216罗汉。右翼有一座神龛,单独供奉一位祖先,为吕宗的祖先传道。大雄宝殿矗立在高高的平台上,歇息在单檐的山顶上。五室宽度为21.2m,三室深度为18.1m。屋檐下无斗拱,正面有三扇独立的门,各有六窗六窗。大殿正中,有一尊三世佛(中佛,左药师,右阿弥陀佛)的金色泥塑。)两壁彩绘罗汉68尊,梵文天台连有500尊。正殿每耳各有一副殿,左边的伽蓝殿,八臂三眼,十分狰狞。享受周围的山神之地;右殿为禅宗三祖,右为妈祖易道,中为达摩,左为百丈淮海,成型于光绪年间。这三位都是唐代的禅宗大师,传到宋代成为林佶教。光绪初年,朱倩寺方丈自称是正宗的林佶第三十六祖,制作了这三尊塑像,以示不忘根。正殿右墙下有碑,即明代白话圣旨碑。正殿后面是华严阁,歇息在重檐上,斗拱丰富,但在1986年冬天被烧毁。现在市宗教部门集资重建,富丽堂皇,甚至比以前更好。朱倩寺山顶上有三座坟墓,上面长满了新鲜的苔藓,风化严重。其中一位,寺院创始人,元代名师雄辩寂塔。寺南约120米处,有海会塔庭院。
寺内文物众多,有彩塑、碑刻、楹联壁画、古柏等,其中闻名中外的五百罗汉像尤为引人注目。
清光绪十六年(1890),朱倩寺大修时,方丈孟佛请四川合川县泥塑艺人李光秀重修了500尊罗汉。李广秀运用佛教造像与现实生活人物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深入昆明社会,观察各种人物的表情、举止、仪态作为创作素材,经过七年的精心构思和努力完成。
竹寺的500尊罗汉泥塑,摆脱了传统佛教泥塑中“一面千佛”的刻板模式。罗汉们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的形象就像社会上的众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表情,都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泥塑是用中国传统的矿物和植物颜料如石黛、石兰、石绿和靛蓝绘制的,色彩淡雅而不褪色。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美术学院对中国八大佛教名寺的500尊罗汉像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昆明朱倩寺的500尊罗汉像艺术成就最高,是中国泥塑中的瑰宝,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寺内碑刻众多,有元代圣旨、明代玉安山重建竹寺、玉安山祭祀藏经、清代玉安山重建竹寺、重建华严阁序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竹子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