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
从纪念屈原说起
根据历史学家《屈原和贾生列传》的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张起用人才、赋权,使富裕起来,并主张联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岗,被赶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田文》、《天问》等不朽诗篇,这些诗篇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却始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他写完代表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都吃饱了,不会咬医生的身体。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用药把龙水兽打晕,才不会伤到屈大夫。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使之发育成褐色的种子。
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从纪念伍子胥说起。
流传于江浙一带的端午节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国人伍子胥和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到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在五战中进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挖了一个坟墓,鞭打了300具尸体,为杀父仇人报仇。吴王何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吴军士气高涨,被越国打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吴被越国屠杀,被越国收买。他被谗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给了他一把剑,子虚死了。子胥,忠臣,视死如归。临死前,他对邻居们说:“我死了以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京东门上,看着越军进城,消灭吴。”然后他自杀了。夫差听后大怒,于五月五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子包好,投入江中。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午节、五月节。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还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英文,龙舟节或双五节),又称端阳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北、湖南、贵州分为大端午节和小端午节。小龙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十五。
今天,端午节仍然是中国人民中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这一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代表性名录》。
端午节彩绳的寓意
给孩子扎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有祈求纳吉的美好寓意。
端午节绑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从未间断。人们把五颜六色的绳子视为“五颜六色的龙”,端午节也被称为“儿童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绑五颜六色的绳子,有保护孩子不受邪灵侵害的意思。被水冲走的五色绳会变成一条龙,带走你身上不好的东西。这样烦恼和忧虑就会随着雨水流走,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节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制成,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辟邪,被称为“长命缕”。又称“维生线”、“避兵线”、“五色丝”、“长命线”。在古代,五月被视为邪恶的月份,由于天气炎热,疾病容易传播。自汉代开始,也就是本月初五左右,在手臂上绑上彩色丝线,表示能保平安健康,也表示能避过刀兵之灾,所以有此称呼。端午节穿彩线很有讲究。五彩线是由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
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故事有关的文章: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赛龙舟起源的传说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很简单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传说和故事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传说故事大全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