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的读音和意思
嗳气读音是[ǎi qì],暖气就是胃里的气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嗳气是什么意思:
证名。见《丹溪心法·嗳气》。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伤寒指掌》卷三引邵仙根谓:"嗳气者,因气抑遏不宣,上逆作声而嗳气,每有饱食之后而作者,可知其因于胃气瘀滞也。"嗳声沉而长,常兼有脘腹饱胀感。
多因中虚、胃气不和,或挟气、火、痰、食,致使清气下陷,浊气上泛而嗳气;亦可因肺气不降所致。宜和胃降逆为大法。嗳气与噫气不同,嗳气多属实;噫气多属虚。
是胃中的气体通过食道向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尤其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以出现嗳气的症状。出现嗳气应当重视,应当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之下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病因:
1、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滞于中宫,宿食不化故为嗳气。<病源论>曰;“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2、外感风寒,寒气客于胃,可致嗳气。如<伤寒论>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
3、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或暴怒伤肝,肝气乘胃皆可致嗳气。
4、病后或年迈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可致嗳气。
嗳气在中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A、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可用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
B、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健胃丸。
C、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