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民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在普通人眼里,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是一件长袍和一双靴子。事实上,蒙古族的服饰非常复杂,色彩丰富。不仅各地的外形有差异,年龄、婚姻状况、着装制服也有差异。

蒙古族服饰主要有首饰、长袍、腰带、靴子等。

首饰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头饰、项链、胸饰、腰饰、手饰。头饰主要包括头巾、帽子、头带、发箍、编结钳、编结套、发箍、头带、耳环、耳饰等。是蒙古首饰中最美的部分。如“姑姑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妇女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为四边形。上面铺着五颜六色的绸缎,装饰着宝石、琥珀、珠子、玉片、孔雀翎、雉鸡尾毛等各种饰品。它制作精美,色彩鲜艳。

女人通常戴头巾。头巾长约十英尺,有各种颜色。材料有布、麻、丝、绢等。女生喜欢把头巾包在头上,然后在右边打个结,把头巾的头垂下来。已婚妇女用头巾包住头部,缠在头上,不留耳朵。在庄严的场合,还应戴上绣有冯丹朝阳珠、二龙戏珠等图案的帽子。帽子顶上有红色的流苏和闪闪发光的珠宝。传说这一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命令每个人都戴上头巾,以示头上飘着一面旌旗的一角,希望国力之灵永存。从她们结婚、告别少女生活的那一天起,女性就开始穿上优雅的服饰。鄂尔多斯的蒙古族服饰最为典型。这种头饰中文翻译为“头带”,主要由“垂”和“发套”组成。不仅制作工艺精美,而且是由数百只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许多银戒指、银片、玛瑙、玉石等制成。打扮起来,可谓珠帘垂下,光彩夺目。一副头带一般重三四公斤,有的能达到十几公斤。据说以前一副高级头带可以换几匹好马或者几百匹好骆驼。

蒙古袍,在内蒙古、新疆等牧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双袍,夏穿单袍,冬穿裘皮袍、棉袍。男士的礼服一般比较肥大,而女士的礼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女性苗条健美的身材。其风格和颜色因地、因人而异,略有不同。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袖、高领、右开衩,大部分地区的下端不开衩。长袍的下摆、袖口、领口多为缎面蕾丝?quot“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水貂等皮毛装饰。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很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防晒。走路可以当衣服,躺着可以当被子。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族也喜欢在长袍上穿长短不一的马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用棉布和缎子制成,长度从三米到四米不等。颜色大多与长袍的颜色很协调。系上腰带,既能防风御寒,又能在骑缰时保持腰部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也是一种漂亮的装饰。男人系腰带的时候,把袍子向上提,很短,骑起来方便,看起来精干自然。腰带上也要挂一把蒙古刀,一把火镰,一个烟袋。而女性在系腰带的时候要拉下长袍,以展示自己的美好身材。鄂尔多斯等地区系腰带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未婚女子系腰带,背后留钉鞋。一旦结了婚就是“Busguihun”(蒙古语,意为“不系腰带的人”),用紧身马甲代替腰带来区分未婚少女和已婚妇女。

蒙古靴是蒙古族民族服饰的配套部分之一。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为长靴、皮靴、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择。布靴多由厚布或帆布制成,所以穿着柔软轻便。皮靴多以牛皮制成,经久耐用,防水耐寒。其款式一般分为靴尖卷起、半卷起、平底不卷起三种,分别适合在沙漠、干旱草原、湿润草原上行走。毡靴是由羊毛模压而成的。蒙古靴做工精美,靴帮和靴筒都绣有或剪贴有精美的图案。靴子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的,非常适合自然环境。骑马时可以保护脚踝,踩马蹬;行走时可防沙害,减少阻力,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一般用细花呢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帽子,四周有宽边,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略凹。帽管与帽檐的连接处有装饰边。穿上蒙古袍或西装,戴上帽子,看起来优雅漂亮。

蒙古马甲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袍的一种外衣。蒙古马甲始于元代。蒙古族妇女穿马甲,一般不系腰带。马甲是无领无袖的,前面没有开衩,后背很长。前胸内衬两排纽扣或用腰带装饰,四周有边框,正面有刺绣。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屋。建设和搬迁方便,适合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在古代,蒙古蒙古包被称为拱顶、“毡包”或“毡帐”。据《黑鞑靼略》记载:“穹有两种:燕京造的,以柳为骨,可卷起,门前可开门,似伞骨,谓之天窗。两个都是毛毡做的,可以马上装。草的系统是用柳树做成一个硬圆,直径由毡挞决定。它不能卷起来放在车上。蒙古包是圆形的,或大或小,但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它由网状墙“哈那”、木瞪“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组成,上面铺着毛毡,再用鬃绳扎紧。蒙古包规格的大小是根据每个包所用的编织壁(一般一米高56米长)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普通牧民一般居住在6至8个围墙内。蒙古包的搭建很简单。一般先选好地形,铺好场地,然后竖立门、支撑的墙、内围挡、支撑木穹顶、椽子、内层毡、墙毡、顶衬毡、顶覆毡、外带、挂帘、围挡墙的底围毡,最后用毛绳系牢。

蒙古包的门一般面向东南。包的中央是一个做饭、喝水、取暖的炉子,烟囱从天窗延伸出来。在炉子周围铺上牛皮、毛毡或地毯。前面和西边是长辈的生活区,东边是晚辈的生活区。周边家具主要有木柜、橱柜、板条箱、方桌等。其特点是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移动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外表看起来很小,但包里的可用面积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墙体底部有一层毛毡,夏天可以打开通风,冬天放下取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雨。

蒙古包最大的优点就是拆装移动方便。建成后,Hana会被拉开形成一个圆形的围栏,折回去后体积会缩小,还可以当牛和马车的木板。一个蒙古包,只需要一只双峰骆驼或者一辆乐乐大车就能运输,两三个小时就能盖好,非常适合经常搬田放牧的牧民。

现在游牧生活逐渐被定居取代,草原上富裕的牧民建起了砖房,蒙古包越来越少。为了纪念和展示蒙古包的民族特色,现在内蒙古很多城镇都用水泥和砖块来建造蒙古包,用于开设餐馆或酒店。

勒克莱尔,古称“滑轮车”、“罗洛车”、“牛车”,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一般是桦木或者榆木做的。无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全车一般分为下脚和上脚两部分。这些废物包括车轮、辐条和车轴。车轮一般采用硬木切割12轮辋,将12轮辋连接固定在一起,形成圆形车轮。一般有36根左右的辐条支撑着车轮。上支脚由两个轴和10汽车支架组成。竖井长约4米,中间可固定10车托。一只乐乐重100公斤左右,特点是轮子大,身体小,载重可达几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适合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漠移动和拉东西。牛车、乐乐车排成一条长龙,缓缓行进,展现了牧区特有的风情。

勒车乐轻便,开起来便宜,适合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以用来运载拉米、牛奶、蒙古包、柴火等货物。开车时,一辆车可以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像草原火车一样行驶在辽阔的草原上。一个女人或小孩可以开七八辆到几十辆车,承担她所有财物的运输任务。

蒙古车是在乐乐车的基础上做的,是专门给乘客用的。其特征是在乐乐车体上用柳条弯成半圆形车棚。羊毛毡包裹在棚子周围,形成一个帐篷,可以遮阳、挡雨、挡雪、御寒。这辆车主要用于外出走亲访友,接亲戚,结婚。现在富裕的牧民都买了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使用乐乐车、蒙古车逐渐成为历史。

蒙古包、人力车、马鞍精美的马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蒙古包的建造和搬迁非常方便。勒克莱尔多以桦木或榆木制成,车轮大,车身小,适合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漠中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