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猪大肠属于猪下水,可卤食店里为什么卖的比较贵呢?
猪大肠这种食材在猪的各部位当中地位很有趣,就好比是水果中的榴莲一样,喜欢这口儿的人是垂涎三尺,不喜欢的人是一口都不愿意吃。
不过在很早之前猪大肠之类的“下水”卖不上什么价钱,而现在可就不同了,在卤味食品店里价格卖到四五十也很常见。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前后如此大的区别,这次我们就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到底猪大肠这种“下水”凭什么那么贵?
一猪大肠处理起来麻烦,而且易缩水猪肉是我们最常吃的肉类之一,猪身上的所有部分也几乎都会被中餐师傅发挥利用的淋漓尽致,但是也有一些猪身上的部位处理起来非常繁琐,猪大肠就属于这一类。
猪大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肥肠”,它是猪消化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负责运输和消化食物。猪大肠的功能就导致它不仅肠壁强韧、肥厚,而且内部还充满了皱褶,这些皱褶本身就比较难以清洗干净,其中还会夹杂不少的油脂、食物残渣、半消化物等等,所以猪肠的处理相对来说很麻烦,异味也最大。
猪大肠除了异味大、难处理之外,这个东西缩水也是蛮厉害的。一般1斤的生猪肠批发回来,经过清洗撕油、汆水、卤制等等步骤之后,最终能得到半斤的成品就已经算是非常有经验、会操作的了,很多时候最多也就堪堪剩个4两左右,如果肠油再撕的彻底一些,那就只能出3两成品卤猪肠而已了。
而且一头猪的肉能分出非常多,但猪肠就那一副啊,再加上它难清理、易缩水,所以卤好之后卖得贵也是正常事。
二饮食消费的转变导致食材价值转变有些时候饮食就跟潮流时尚一样,颇有一点“风水轮流转”的意思,咱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懂了:
①松茸这种菌类想必大家多少都听说过吧,算是最紧俏、昂贵的高端食用菌之一,有些店里一份上等的烤松茸甚至需要几百元、上千元。但是就在最初的时候,松茸可是被产地的当地人百般嫌弃的,觉得它“味大、味怪”,没有多少人会去吃,哪有如今这般的价格。
②这个例子就更贴切一些,北京有一种本地的小吃叫做“炒肝”,最初的炒肝往往是猪肠多、猪肝少,因为那个时候的猪肠并不值钱,至少比猪肝要便宜很多。但是现在就反过来了,很多炒肝里都是猪肠少、猪肝多,因为现在猪肠贵了嘛。
通过以上这两个例子,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境遇完全不一样,导致其价值有所变化,那么售卖的价格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了。
三几乎任何行业都不能以原料来论成本,餐饮业尤为如此相信大多数自己做过一些生意的人,听到有一种说法都会有些不舒服,那就是“你这成本才多少,竟然卖那么贵?”。
做餐饮的其实可以叫做“勤行”,最初这是北京老话里形容饭店餐馆服务人员的,但广泛的用在餐饮业的从业者当中也没什么问题。做餐饮行业的,尤其是小吃店、小摊贩等小本经营的时候,入门虽然很简单,但不是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人是真的难以熬下来,最后要想熬出头就更难了。
就拿猪大肠为例吧,很多人不要说能不能将它处理干净、做得好吃,单就只是清洗的时候满手的油腻、满鼻子的猪肠异味就不是每个人都能长期忍受的。所以除了猪大肠本身成本变高、处理起来比较费时费力之外,哪怕也不考虑房租水电等开销,单单只是这个人工的辛苦也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也要算做成本进去。
写在最后的小总结有些朋友可能会听过“头蹄下水不算肉”的老话,这里面的“下水”就包括猪大肠,所以就觉得猪大肠应该是很便宜的东西啊。
确实在最初这句话说的是“头蹄下水”这些部位不如肉、不值钱,但是到了现在这句话虽然也能用,但它的意思就不太一样了。现在可以理解为“头蹄下水”这些部分有一些已经比猪肉都贵了,它们当然也不会算做是一般猪肉的价格去卖了。
而且猪肠本身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从原料到成品又会折损、缩水掉至少一半以上,所以熟食店里的卤猪肠卖40一斤还真难说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