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

许多研究证实猴头菇SCG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长谷川昭彦直接给小鼠服用猴头菇,发现5周后,服用猴头菇的小鼠肉瘤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etrova,Roumyana D等人发现猴头菇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大野直人;Nameda等用猴头菇口服治疗14肿瘤志愿者,治疗癌症患者(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子宫癌、肝癌等)。通过对14例患者的监测,发现9例患者Cr、PR、NC均有改善。

研究表明,猴头菇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活性成分6-分支1,3-β-D葡聚糖(SCG)实现的。SCG主要通过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对抗肿瘤。Harada等发现SCG可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IFN-G、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12p70等。值得一提的是,SCG对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Harada发现幼鼠产生的干扰素比老年鼠少,而幼鼠产生的干扰素也少。猴头菇可以提高身体的造血功能。Ohno等人用冷NaOH提取猴头菇,得到B-葡聚糖片段CA1。口服CA1后,发现CA1能显著增加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量,还能调节粒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

Harada等发现猴头菇SCG能明显恢复环磷酰胺诱导的造血功能减弱。给药组的腹腔、肝脏、脾脏和骨髓中的白细胞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肝脏、脾脏和腹腔中的自然杀伤细胞/gd T细胞的比值有显著提高。Harada等还发现大豆异黄酮(IFA)对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小鼠的造血功能改善有协同作用。

基于用环磷酰胺和SCG***处理的腹腔渗出细胞(PEC)、脾细胞和骨髓细胞(BMCs)中的白细胞介素-6的量高于单独用环磷酰胺处理,并且在体外,在用CY处理的PEC细胞和脾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SCG可以促进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Harada还推测白细胞介素-6可能是SCG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小鼠的造血功能。猴头菇除上述功能成分外,还有抗病毒、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抗菌等功能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