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餐厅菜单

吃得开心,

我在三联料理

等你。

文/木易

在外面吃饭,随意走进一家炒菜店,看着菜单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回锅肉大概就是可以省去选择难度的经典菜了。川味猪肉甜、粗、亮,无论在哪里都能撑起餐桌,因为它简单极致的诱惑和贤惠的安全感。

川味猪肉自然从小吃到大块都有。高三那年,我整天沉浸在海书的大山里。饭一上来,人们就像饿狼一样冲进食堂,中午我就盼着来一顿完美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缓解学习的疲劳。那时候我觉得只有食堂的三菜一汤包含了暂时的自由。

学校食堂有四层,二食堂的炒菜很不错。每天10点半,我们一群人会提前点餐,下课直接吃。鱼香茄子、水煮肉片、川味猪肉常吃,多是油炸红烧,吃起来又浓又油。川味猪肉很肥,有豆豉、蒜苗、青椒,还有几块肉要吃。

如果要评判一家川菜馆的优劣,猪肉熟不熟应该是第一标准。

把肉煮熟,放一点姜、葱、辣椒,比较容易去腥,还能把肉勾起来。酱油放的恰到好处。太多,画面黑,失衡;太少,没有色相,让食欲崩溃。炒肉一定要有两三层油脂,肉微微焦黄,卷曲而不干枯。肉又香又温,然后可以配配菜调味。

从新开的川菜馆,到满大街的破旧小店,充满侠气和市井精神的川味猪肉,温润滚烫,永远面对着烟火升腾的男女们汹涌澎湃的饥饿感和味蕾。

01

在猪身上,五花肉的粉丝最多。南北方的厨师都深谙五花肉的调理之道。红烧肉、卤肉饭、红烧肉、梅菜或隐或显,都将五花肉的美发挥到了极致。现在的川味猪肉大多是三肥两瘦的猪肉,但最早的川味猪肉是两刀(也就是后腿肉)做的。

肥瘦都有,只是排列的顺序不同,口味的高低略有不同。五花肉开门见山,肥瘦带入口中,奇妙的迷茫爆发,平等。第二刀肉的兴奋是激烈的。各有一半,白胖红瘦,猪皮的嚼劲,脂肪和油脂在口中的溶解,瘦肉的适中,在舌尖间一一碾过,淋漓酣畅。

纪录片《四川第一季》

“回锅肉”一词最早出现在文中,是1908的一本名为《成都概览》的书,一直沿用至今。30年前,川菜菜谱的描述基本都是这样的:肉用后腿切两次,煮熟后切片,配豆瓣酱、甜面酱、酱油。

豆瓣酱是川菜的灵魂,熟悉的酱香也是川渝人标志性的味觉印记。最正宗的川味猪肉,是经过两年多发酵的郫县红豆沙加持的。这豆瓣酱已经充分暴露,红亮,酱味醇厚。

老四川厨师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烹饪秘诀——放糖,既能巧妙地给肉上色,又能像春雨一样给菜肴增添新鲜感。经典川味猪肉的做法是将郫县豆瓣剁碎,让酱料中的鲜味物质随意释放。酱油的颜色,绵软香甜的面酱,略带咸味的豆豉,不同的酱料口味,最终包裹在白糖的甜味中,共同诠释了一体的复合感。吃在嘴里就是那种淡淡的,饱满饱满的酱香,还带着一丝甜味,不够。

这种简单而神奇,让川菜登上了第一道菜的宝座。所谓第一,不仅是老百姓的心好,也是平凡到能在平时看到匠心。回锅是小聪明的思维。味道当然是最大的诱惑。胃口简单的满足了,内心是快乐的。

纪录片《城市24小时》

比起红烧肉,火候足了才好看。红烧肉的意义在于猛火逼得猪肉蜡黄焦糊,卷成灯窝的肉片气十足,香气四溢。有时候家里见了客人,菜和肉都不好吃,煮好的猪肉能救一切。及时的做菜,及时的等待,大菜没有难度,也不会失去餐桌的尊严,宾朋尽兴。

02

风起云涌几十年了,川味猪肉最大的变化就是头帅。在我的印象中,蒜苗永远是川味猪肉的标准。猪肉被火锅锻造过,蒜苗的出现只是一道划痕,取其新颖的蔬菜风味。快速翻炒大蒜,让嫩嫩的蒜苗绿油油的,香气恰到好处,深入油中。一阵狂热之后,蒜苗和肉之间的香味弥漫开来。

在蒜苗供不应求的时候,青椒、洋葱、豆干、莲子、咸菜开始进入熟猪肉的世界。川味猪肉逐渐流传成一种通用的配方,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搭配。咸辣,清浓,几块烧焦的五花肉就能让任何一个俏丽的脑袋沾染上迷人的肥肉香。

纪录片《四川第一季》

妈妈的私房菜,大学时我和舍友常去的地方,一直没忘记海椒烧猪肉。海椒是当地的特色腌制产品。用鲜辣椒切碎,配以盐和碎米粉,一起经历一场秘密的发酵之旅。

海椒可以作为油炸菜单食用,也可以作为调料食用,赋予食材独特的酸味。炒成川味的猪肉,黏黏的糯米粉让辣椒丝和肉片粘在一起,看起来像是蒸肉的组合,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淡淡的酸并不会带走鲜肉,反而有更多分解油腻肉的功能。

大一的时候,因为学校住宿不足,不小心和7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女生成了室友。八个人围坐在一起,每次吃饭都像吃席。最后一道热菜上,八双筷子冲出来又冲进去,风一扫而空。都是二十出头,胃口惊人。我记得我上铺的女朋友喜欢这道菜,台海椒郭辉肉。她有一双弯弯的笑眼,狭长的鹅蛋脸,看似温柔腼腆,吃郭辉肉时却大方真诚。

最常见的是青椒和川味猪肉。

肉厚微辣的皱青椒在清亮的黄色肉油中迅速收缩,爆裂成白色的皱纹,偷偷变软。五花肉又细又香,上面还覆盖了一层青椒的植物香味,可以轻松清洗一碗白米饭。第二次吃剩下的肉,就更好吃了。做个浇头拌一下,味道喜人。

川味猪肉的流行也延伸了它的姊妹菜——盐炒猪肉。咸猪肉可以两刀煎,可以整出瘦肉里脊。还是豆瓣和豆豉的底味,青蒜和青椒必不可少。肉片吃起来又干又甜,偶尔咬一口舌尖咸的豆豉,是满满的循环小惊喜。

03

上世纪80年代,戴氏兄弟推出了连山川味猪肉,烹饪方法相同,只是肉变大了,与名字相呼应。有成年人的手掌那么大,调料更香更油。从此,川味猪肉从家乡走向了江湖。

家常菜缺父母家的烟火,江湖菜缺侠义。无论你在哪里,川味猪肉对人民的包容和亲民从未改变。

这两年我的胃变得小心翼翼,不经常在家做川味猪肉。但也有一些瞬间,我的内心是风雨飘摇,空虚的,我会煎一盘极好的金油,匆匆端上桌,对自己说:“好久不见,川味猪肉。”

作者文件

木易

以食为鉴,

观察喜怒哀乐

欢迎光临三联美食。

一起吃喝。

提交邮箱

haochi@lifewe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