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腊八的时候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由来已久,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一直在兴起。在古代,“蜡”意味着牺牲。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共同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习惯,并将这种综合祭祀称为“合祀”。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淳朴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你要感谢神灵一年四季都有丰足的粮食和农业!于是我选择了腊月初八煮一锅“腊八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收获。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在腊八节的传承过程中,还有一个传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吃了牧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一棵菩提树下成佛。后世信佛的人会在腊月初八念经、吃粥,为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无论如何,人们吃腊八粥来庆祝丰收。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农业的丰收,因为它是一种用各种米(糯米、黄米、白米、高粱米等)混合而成的粥。),各种豆类(黄豆,豆角,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龙眼肉等。),豆腐和肉。关中地区和附近一些地区的人们非常重视“腊八节”。但是,县、乡、村之间各有侧重。富平县的农民喜欢在这一天酿酒,称为“拉窖”;长安县的古老习俗是在这一天将肉糜浇煮在花木上,称为“永不停歇”;在赣县、礼泉地区,重要的是腊八节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地区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加上油和盐做一个腊八焖饭;在铜川地区的农村,这一天还流传着少男少女剃头理发的习俗。所有这些东西都有不同的味道。
腊月初八,中国人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来自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数独国王的儿子。他看到众生身心俱苦,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放弃皇位出家。苦行六年,腊月初八菩提树下成佛。这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麻一米。后人没有忘记他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留念。“腊八”成了“成佛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全国各地的佛寺都举行佛浴会,诵经,并模仿释迦牟尼出家前一位牧民供奉乳糜的传说,煮香谷果粥供奉佛祖,称为“腊八粥”。腊八粥被赠送给弟子和善良的男女,以后成为民间的习俗。据说有些寺院,在腊月初八之前,僧侣们会沿街捧着施舍的碗,把收集来的大米、栗子、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穷人称之为“佛粥”南宋陆游的诗说:“今日佛粥多互利,对面是江村存新。”据说杭州名寺天宁寺有一座存放剩饭的“米栈楼”。平时寺里的和尚每天把剩菜晒干,积攒一年的余粮,在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给信众吃。它被称为“福寿粥”和“福德粥”,这意味着他们吃了它们后可以增加他们的幸福和长寿。可见当时的僧人对美食之德的珍视。
腊八粥在古代是用赤小豆和糯米煮成的,后来用料逐渐增多。南宋人精心编写《武林旧事》说:“用核桃、松子、奶菇、柿子菇、柿子栗子煮粥,叫腊八粥。”至今,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的人们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在广东是不多见的。用料不同,常用糯米、红豆、大枣、栗子、花生、银杏、莲子、百合等熬制甜粥。还有桂圆、龙眼肉、蜜饯都是熟的。冬天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好吃又营养,真的能增加幸福感,延年益寿。(中国春运网)
各地腊八粥的饮食习俗
腊月初八,民间称为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日,从此“年味”日益浓郁。吃腊八粥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有着不同的起源。
据传说,在古印度的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南部,有一位净饭王在卡皮尔罗威国。他有一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的时候,他感受过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他发现社会生活是徒劳的,对婆罗门教的神权统治极为不满。于是,29岁的他抛弃了皇室的奢华生活,出家为僧。根据历史记载,这一天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因为他是释迦牟尼,后来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牟尼的圣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纷纷兴建寺院,煮粥拜佛的活动开始流行,尤其是腊月初八,释迦牟尼祭祀修佛时,各寺院都举行诵经,并模仿佛教成佛前供奉一种“乳糜”的传说节目,煮粥拜佛。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宋代吴写《孟良禄》六年:“初八,庙号腊八。大沙寺等地有五味粥,称为‘腊八粥’。”这时候腊八粥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不过当时皇帝也是用它来笼络所有大臣的。元代人孙国写了一个拜访燕都的故事:“十二月八日,送关白粥,粥里混有米饭和水果。货多者胜,这个故事沿袭了宋朝的故事。”《永乐大典》记载“是月初八,禅家称之为腊八节,煮坏粥给佛吃。”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腊八,在宫内的万福阁等地,用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发给宫中大臣品尝,以备节日食用。《光绪顺天府志》云:“腊月初八,永和官煮粥,定制之,遣大臣监之,盖饭之。”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经过演变和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南宋学者精心撰写的《武林旧事》中说:“用核桃、松子、牛奶、柿子、栗子煮粥,称为腊八粥。”阿清人夫差·敦冲在《燕京岁时年谱》中说:“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去皮枣泥等熬制而成。,并染以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红糖、杂葡萄外用”。
天津人煮腊八粥,和北京的差不多,有莲子、百合、珍珠米、意大利糯米、大麦仁、粘糯米、粘黄米、豆类、绿豆、龙眼肉、桂圆肉、银杏、红枣、糖水桂花等。,都是色香味俱佳的。近几年又加入了黑米。该腊八粥可用于食疗,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安神、清心养血的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又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配以豇豆、小豆、绿豆、大枣、粘黄米、大米、糯米。在晋东南,用水煮粥也是饮食习俗之一,这种粥叫香米,就是腊月初五的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糯米、柿子。
在陕北高原的腊八这一天,除了各种米和豆类外,还用各种干果、豆腐和肉煮粥。一般早上做,甜的咸的,看人的口味。如果是午饭,我们应该在粥里煮一些面条,吃一顿团圆饭。吃完后还要在门上、灶上、门外的树上放粥,辟邪避灾,迎接来年农业丰收。民间传说,腊八这一天禁止吃菜,说是吃了莱作物后地里杂草多。陕南腊八族要吃混粥,分“五味”和“八味”。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银杏、豆类等煮成。后者用以上五种原料增加肉丁、豆腐、萝卜,还加了调味料。在腊八节,人们不仅要吃腊八粥,还要用粥祭拜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上用五谷杂粮和蔬菜熬制腊八粥,煮好后不仅供家人食用,还分发给邻居,用来喂养牲畜。在兰州、白银市区,腊八粥是用大米、豆子、红枣、银杏、莲子、葡萄干、杏干、冬瓜干、核桃、绿豆丝、糖、肉丁熬制而成。烹饪后,首先用来祭祀门神、灶神、土地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送给邻居,给最后一家享用。甘肃武威讲究“苏腊八”,吃的是大米粗米、扁豆米或粗米,煮熟后配炒籽、麻花吃。民间称之为“豆粥泡”。
宁夏人通常用扁豆、黄豆、赤小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作腊八饭,用小麦粉或荞麦粉加入切成菱形柳叶的“麦穗”,或做成小圆蛋的“麻雀头”,再加入葱花油烹调。这一天,全家只吃腊八饭,不吃蔬菜。
青海西宁人多为汉族,但腊八不吃粥,吃麦仁饭。将刚磨好的麦粒与牛羊肉一起煮,加入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过一夜的文火,肉和小麦融合成乳白色的形状。早上开锅,香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