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饭,丝瓜汤——夏秋季节的农家美食
苏北农村的寻常人家,夏秋最通常的饭食就是豆角饭、丝瓜汤,产自农户自家田间地头,易得而价廉,虽不是山珍海味,却是我记忆中最美味的珍馐,至今不忘。
豆角,有长豆角和扁豆角。夏季多为长豆角,秋冬则以扁豆角为主。长豆角,学名叫豇豆,我们这里的土话念做豇(gāng)豆,保留了豇豆的“豇”的古音。豇豆又以颜色不同,分为红豇豆、青豇豆和白豇豆等种类。奇妙的是扁豆虽然与豇豆形状不同,颜色上也有豇豆相类似的红、青、白三种颜色。
豇豆在春夏时下种种植,待豆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就在其上方搭起棚架。豇豆的藤蔓在棚架上攀爬牵引,当豇豆的藤蔓牵满棚架时,紫红色的小花开过后落下不久,尺把长的豇豆就挂满了架子。随风摇动,身姿轻曼,一齐跳动着丰收的舞蹈。
豇豆只需阳光雨露,很容易侍弄,家前屋后的一小片地方,就可以供给一家人一个夏秋的日常饮食。
豇豆最常见吃法有两种,一是炒着吃,一是煮饭吃。
我最喜欢的吃法是煮豆角饭。从棚架上摘下的新鲜豇豆,只需一把,掐成寸段,老一点的要撕去筋络,嫩的则可以直接切成需要的尺寸,洗净后下入淘洗好的米中,撒上一撮盐,倒进一勺油,盖锅焖煮即可。
煮豆角饭,不可太烂,水要平时略少放一点。农家大灶煮的豆角饭最香,略略带一点锅巴盛出饭后,锅巴再淋一点油,灶膛里添上一两把软草烘烤一下,焦黄脆香的锅巴里既有米的酥脆,还有豆角的清香,那真的是人世间难得的美味。现在土灶不多了,即便有,吃饭的人不多时,也不会让土灶开火。城乡百姓日常使用的都是智能电饭煲。用智能电饭煲煮豆角饭,煮饭类型选择“稍硬”,火力选择“土灶精煮”或“锅巴饭”。为保证煮出来的豆角饭可口入味,可以把豆角用盐和油炒至断生,再放入饭锅中煮饭。
豇豆在天气变凉后的深秋就渐渐凋零枯萎,只有播种晚一点的扁豆还能开花结果,一直到寒冬降临,扁豆才会停止工作。
豇豆,扁豆,前赴后继,自夏入冬,伴着我们将近半年。百吃不厌的豆角饭,不仅有着独特的味道,也承载着许多过去的记忆。记得有一次中午,我从单位回家有事。到家后,揭开锅盖一看,一锅豆角饭。看上去,饭面上盛了一个坑。估计是家里人吃过饭了,我拿起碗盛上就吃开了。一个人将锅里的豆角饭吃了个精光。正在洗碗,田里劳作的妈妈和姐姐妹妹回来了,一看,我将他们三个人的饭全吃了,只有爸爸吃过饭出去干活了。我一个人吃下了三个人的豆角饭,没办法,赶忙下面条救急。
后来,我结婚了,岳父岳母知道我爱吃豆角饭,但凡我去吃饭,总要搞点豆角煮饭,家里没有,就是到邻居家借,也会煮一锅硬硬的豆角饭给我吃。其实他们并不习惯吃干硬的米饭。
光有干饭是不够的,夏秋季节的农家 美食 里少不了的还有丝瓜汤。
丝瓜,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农家生产的那种土丝瓜,近些年才知道丝瓜也有不同的品种,我们的土丝瓜,市场上叫做香丝瓜,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
丝瓜种植极其简单,有时甚至连棚架也不需要就能凭借柔韧的藤蔓攀援到屋顶树梢。印象里面,丝瓜也不生虫子,几乎不需要喷药治虫,绿色环保那真不是吹的。
丝瓜同样也是可以炒着吃的,但烧汤是最家常的做法。新鲜采摘回来的丝瓜,刨刀去皮,花刀切成小块,葱果炸油,倒进锅里翻炒。开始时,火不要太猛,要翻炒得勤一点,防止炒焦糊锅。等到丝瓜的汤汁渗出,再翻炒一会儿,就盖上锅盖慢炖,直至炖出丝瓜的汤汁与清香,乳白色的汤汁全部溢出,一碗原汁原味的丝瓜汤就成了。
炖汤的丝瓜,不要焯水。炖煮时,不要轻易往锅里加水。焯水,会丢失丝瓜的本味与营养,加水会使得丝瓜汤寡淡无味。除了盐之外,不要放入任何调料。这样炖煮出的丝瓜汤,汤汁清甜,丝瓜翠绿软烂。
丝瓜的好,不仅在于营养,还在于其丰富的药用价值。记得小时候,头上长疮,妈妈就会用丝瓜叶磨成汁涂上,说是能消炎去涩。其实,丝瓜的果实也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的功效。多吃丝瓜,对于儿童脑发育和老人脑 健康 ,有不少益处。据说多吃丝瓜,还有美容的作用,可以延缓肌肤衰老。因此,丝瓜汁还有“美人水”的美称。更可贵的是,丝瓜老了,其瓜络可以用来洗碗涮锅,是村民日常使用的纯天然的保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