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文件。
这是广州市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大湾区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文件。
聚贤计划有哪些「亮点」?
创新评价体系
人才待遇高。
人才评价
经市高端创新人才推荐委员会成员共同推荐并公示的人才,直接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开辟优秀人才和高层次归国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治疗保证
战略科学家团队享有“组长全负责制”,被赋予了人权、产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推荐权,优先保证经费支持和工作条件。
团队激励
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方式创造发展条件,支持人才一路“提速”。
更好的人才保护
烦恼都没了。
基金服务
探索实施“人才投资”、“人才贷款”、“人才保障”工程;研究设立大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
医学教育
“管老管小”,探索在市级三甲医院推行国际医保结算服务;探索在部分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试点。
住房保障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公寓;对来广州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生给予生活补助或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激励政策
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对入选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按较高比例给予人才基金和项目资金。
充分发挥广州的优势
吸引高端人才
人的能力建设
探索将港澳台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精英计划”;增设“基础研究青年人才计划”,为基础研究和重点行业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
成果转化
每年支持一批广州高校、科研院所高端科技人才在广州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兼职或在职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
创业平台
打造青年创业的“广交会”;每年扶持一批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为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打造“人才基地+青年众创空间”平台体系,引导建设100个低成本、便捷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青年众创空间。
目标:从新的高度出发。
顶层设计体系安排
近年来,广州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为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定位要求,广州迫切需要围绕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制定广州人才发展的整体路线图。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起草的《聚才计划》以“全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从全局的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发展的路线图和战斗图。
一要推进集聚人才的战略转型。围绕“湾区想要什么、港澳需要什么、广州能做什么”,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责任,拓展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的视野,注重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二要推进人才政策战略优化。适应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要优化、整合、提升现有的市级人才工程;另一方面,要提出一系列创新措施,着力集聚一批大湾区发展所需的高端专业人才。
三要推动人才工作格局的战略性提升。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人才工作中的战略规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职能,凝聚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只有一人一策才能创新“评价”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机构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
让人才评价更具创新性——探索推行“人才推荐制”,对市高端创新人才推荐委员会委员推荐并公示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的人才,直接认定,与现有模式* * *共同构成“认定+评价+推荐”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发挥用人单位“自主评价”作用,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为优秀人才和高层次归国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
人才待遇更加优厚——对战略科学家实行“组长全负责制”,赋予其人力、财权、财产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内部组织设置权和人才推荐权,优先保证资金支持和工作条件,构建国际一流的新型人才开发体系和科研运行机制。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给予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以“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方式创造发展条件,支持人才一路“快马加鞭”。
让人才支持措施更温暖——强化金融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探索实施“人才投资”、“人才贷款”、“人才保障”等项目,为人才解决发展路上的“粮草之忧”。建立创业投资机构与人才创新项目充分对接的平台,研究设立大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提供“管老管小”的组合式暖心服务,探索在市级三甲医院推行国际医保结算服务;探索在部分中小学试点双语教学,让海外人才子女尽快适应国内学习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白云国际机场候机室贵宾待遇,为人才父母及配偶双方提供广州户籍老年人交通优惠。对外国人实行分类管理,为外国人在广州工作提供便利措施。
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公寓,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免费获得租住公寓。通过新编制、园区配建、城市更新、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新增人才公寓和公租房3万套。对来广州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生给予安家费或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每年评选一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项目,提升全市人力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入选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按高比例给予人才基金和项目资金,并由人才所在单位给予奖励和补贴。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采取年薪制、协议薪酬制等方式引进或聘用优秀博士、博士后,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和用人单位引才育人的积极性。
把“人力”变成“动力”
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
加强教育合作——优化升级“精英计划”留学项目,探索将港澳台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支持范围,为其赴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提供生活费和国际旅费;增设“基础研究青年人才计划”,为基础研究和重点行业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广州科教人才最集中、最丰富的优势,每年支持一批广州高校、科研院所高端科技人才在广州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相关单位加大科研投入,将房产投入转化为高端科研仪器储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兼职或在职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给人才。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引导产业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广州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切实将广州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动力。
聚集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打造青年创业“广交会”。依托中国创新创业交易会,打造“广州青年创新成果交流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高峰论坛、项目成果对接、人才引进洽谈等活动,为海内外青年创新人才在广州发展提供“一站式”对接平台。每年扶持一批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为他们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让青年人才与广州的活力共同成长。另一方面,构建“人才基地+青年众创空间”的平台体系。依托产业园、科技园、价值创新园,高起点规划建设全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五年内,规划建设一批集总部办公、创业投资、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生态休闲为一体,融合发展“人才+产业+休闲”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引导低成本、便捷化、全方位建设100个。
记者获悉,我市相关部门围绕实施“聚贤计划”的意见,陆续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其中,《广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创新发展的措施》提出,实施“三个十”工程,择优奖励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军人才和项目;《广州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规范了人才公寓的建设、分配和管理行为,明确了7大类13筹集建设资金的方式。目前,两个配套文件已陆续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下一阶段将正式出台。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