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阅读会被电子阅读取代吗?
电子书对纸质书产生了哪些影响?
A.市场份额:
电子书在整个图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各国不尽相同。在美国,电子书从销量来看占图书市场的265,438+0%,从销量来看只有65,438+06%。电子书在成人小说中的表现尤为抢眼,还是以美国为例。到2014上半年,成人小说类的电子书占比已经达到整个图书市场的28%,远超非小说类的21%,而儿童类的电子书只有19%。如果细分成人小说电子书,科幻和爱情小说占比最高,合计超过35%。以上都是2014(出版人周刊)上半年的数据。
在电子书的战场上,传统出版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对定价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苹果在电子书零售上坚持“代理价”,即出版商定价,苹果获得定价的30%。亚马逊坚持批发模式,给他们50%的利润率作为可以回馈给消费者的折扣。事实上,除了几家出版巨头之外,较小的出版商在这次谈判中并没有太多的议价能力,阿歇特和亚马逊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一直被拖延着。
国内情况:2013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总收入2540亿元,较2012年增长31.25%,占出版行业营业收入的13.9%。2013是亚马逊Kindle进入中国的第一年,亚马逊中国推出了Kindle中文书店,有4万本书。几家本地网络图书零售平台也做出了回应。3月,JD.COM商城电子书业务累计用户数达到500万,日均浏览量突破百万;当当网将电子书平台更名为“数字图书馆”,并大规模扩张。但是国内的大众数字出版相对于美国来说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专业出版的数字化更加顺畅。专业数据库中的几大巨头,如中国知网、万芳数据等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人教社、外研社等老牌社团在电子教材、在线学习、数字教室等领域开发了产品,并在部分学校开展了试点实验。(此段摘自媒体报道,非本人所写。)
B.内容:
基于数字技术的文本内容与基于纸质印刷品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主题选择、节奏安排等方面存在差异。作者创造的不再是封闭的静态文本,而是不稳定的数字文本。
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差异化的信息,做出各种解读,内容的传播和读者的反馈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读者甚至可以参与创作过程,作者和读者的界限变得模糊。文学领域的一个例子是“同人小说”,我相信不需要过多解释。举个非虚构内容的例子,就算知乎是一个,“问题-多个答案-评论形式的反馈-作者的反馈”* * *构成了整个讨论,和我们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一个形式。
此外,无论是电子书还是其他形式的数字平台,内容发布后,作者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对内容进行修改或增删,读者看到的始终是最新版本,“定稿版”的概念已经变得模糊。
这些特点都属于“不可印刷”,即纸质印刷品无法表达的性质,这是纸质书的根本局限。
例如,我们可以一窥文学形式的巨大变化。意大利女诗人丹妮拉·卡利斯写的数字诗《图图》(Tutto):《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卖出去了,所有人都抱怨Kindle版太可怕了。这些一星评价生动地将这套书的总评价降低到了4星...)
页面大小。在这方面,电子书是一种损失。电子书的页面大小取决于阅读器的屏幕大小。但是大家设备有限,很难体验到完整的阅读体验。比如杂志,ipad的屏幕比实体杂志小。如果想看大图,只能用带竖屏的外接显示器看。更别说图集书籍了,比如建筑图集,反正得买实体的,市面上也没有电子产品能做到那样的印刷质量和纸张尺寸。
最后,是阅读爱好者的坚持。很多人还是愿意买一本实体书来收藏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书。一些高质量的书籍不仅出售内容,还出售包装、图片,甚至赠送书签。
作者:pomodo
链接:/question/20279435/answer/37134701
来源:知乎。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