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什么样的?

茵陈蒿(英国)

别名茵陈蒿、滨蒿、茵陈蒿、艾蒿。

来源是茵陈蒿的幼苗。菊科植物。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茎直立,高0.5 ~ 1m,木质基部,表面黄褐色,纵向有条纹,分枝多;他们年轻时都有褐色的丝毛,长大后几乎无毛。叶1 ~ 3羽片深裂,下裂片宽而短,常短丝状;中叶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面叶羽状头状花序全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形成复杂的总状花序;总苞片3 ~ 4层,无毛,外层椭圆形,内层椭圆形,中心绿色,膜质边缘;花黄色,管状,外花3 ~ 5朵,雌花,可育,内花5 ~ 7朵,两性,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毫米,无毛。花期为9月至6月10,结果期为6月10至2月10。

出生在山坡和路边。它分布在全国各地。

当苗高6 ~ 10 cm时,采收春苗,去除老茎和杂质,晒干。

该化学组合物含有6,7-二甲基秦皮乙素和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茵陈素、茵陈醇、茵陈素和绿原酸。

味道微寒、辛辣、苦涩。

功能主要用于清湿热,退黄。可用于治疗黄疸、少尿、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同属于一种植物的滨蒿的幼苗被用作药物。

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苗高6 ~ 10 cm时采收,或秋季萌芽时采收,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收称为“绵茵陈”,秋收称为“茵陈”。

方法:去除残根和杂质,粉碎或切碎。筛去艾草中的灰尘。

性格;角色;字母

绵茵陈:多卷成一团,灰白色或灰绿色,浑身密被白色绒毛,柔软如丝绒。茎很小,长1。5~2。5cm,直径0。1~0。2cm,去除表面的白色绒毛后可以看到明显的纵向纹路;易碎易断。叶具柄;叶片展平后,分裂成一片或三片羽状复叶,长1 ~ 3厘米,宽1厘米。小裂片卵形或稍倒披针形,条状,有尖的先端。气息清香,味道微苦。

茵陈蒿:茎圆柱形,多分枝,长30 ~ 100 cm,直径2 ~ 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向条纹和柔毛;重量轻,易碎,横截面白色。叶紧密,或更多落叶;下部叶羽状深裂二至三次,裂片条状或薄,两面密被白色;茎生叶羽状分裂一次或两次,在基部有柄和丝状裂片;头部呈卵圆形,大部分呈圆锥形,长1。2~1。5mm,直径1 ~ 1。2mm,短梗;总苞片3 ~ 4层,卵球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 ~ 10,最多15,内层两性花2 ~ 10。瘦果呈长方形,黄褐色。气息芬芳,微苦。

性味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胆。

用法用量:6 ~ 15g。外用适量,煎服,熏洗。

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

注(1)用于湿热熏蒸引起的黄疸,可单用大剂量汤剂口服;也可与大黄、栀子同用。如小便不利,可与泽泻、猪苓同用。本品对黄疸有较好的疗效,故既可用于湿热黄疸,也可用于寒湿或体阳不足所致的阴黄病。但应与温中散寒的药物配伍,如附子、干姜等,以起到散阴寒退黄的作用。

摘自中国药典

食疗汤是广东人常见的食疗汤,用艾草和炒马蹄蟹熬制,用猛火熬煮一小时。

【药材及产销】茵陈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一般叫绵茵陈,陕西产的叫喜茵陈,质量最好。除了本省的供应,还有南方各省。其他种类的省级和地区生产商,大多自己生产和销售。

政党选择

①治阳明病,但头出汗,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水,体内瘀热,体黄:茵陈,栀子十四(碎),大黄(去皮)。取两升水于桶中,先煮茵陈,减六升,取二味于内,煮三升,分三份。尿有益,尿如皂角汁。(《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疗腰以上发黄、脉沉缓、肢冷自汗:艾草二两、附子八片、干姜(制)一片半。甘草(烤)一两。顶部粗糙,底部粗糙。分成四贴,水煎。(《虞姬魏一》陈印四逆汤)

③患者金,多语,四肢无力,善睡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鲜皮各一两。两味粗筛。每次服用一个三钱毕和一杯水,煎至六分钟,吃前温服,每天三次。(《圣济宗录》陈印汤)【编者段子】陈印的传说据说华佗治了一个黄疸病人,但是没有好药,也没有治愈的办法。过了一会儿,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他吃了一种绿色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黄花蒿,就从地里采了一些,在其他有黄疸的人身上试了试,试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华佗去问康复的病人蒿是几月吃的,他说是三月。华佗悟道,春日三月,阳气升,百草发。可能三月蒿籽有药性。第二年春天,华佗在三月采了许多青蒿,送给有黄疸的人。果不其然,他吃了一颗好的,但是过了三月,青蒿就没效果了。为了弄清黄花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对根、茎、叶进行了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才能入药治病,并取名“陈印”。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的传说。他还作曲供后人借鉴:“三月苦艾,四月苦艾传后世。”三月艾草治黄疸,四月青蒿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