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里有冬季至日扫墓的习俗?

冬季至日扫墓不仅是上海的习俗,也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习俗。

冬季至日介绍

冬季至日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说,历史上至日周代的冬天是元旦,这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时至今日,江南地区仍流传着“吃冬天的至日饭让你老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在冬季的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此外,这一天是太阳第一次发芽的日子,冬天是春天的结束,所以它被称为“冬季至日”。客家有句民间谚语“冬天的羊至日,夏天的狗至日,满山都是吃的”,所以每到冬天的至日前后,家家户户都要买些羊肉做酒“补过冬”。还需要蒸糯米,做糯米团子祭祀祖先。在冬天的至日上蒸糯米酒,俗话说,叫做“冬天的至日酒,将保存到明年9月9日”。如果是冬季以来蒸的糯米酒,在冬季至日上加水的酒品质特别好,可以保持很长时间。许多人仍然在这一天腌制肉类和冬季蔬菜。

北方地区有在冬天的至日宰羊、吃饺子和吃馄饨的习俗,而南方地区有在冬天的至日在这一天吃汤圆和长面条的习惯。北方吃饺子或者馄饨,南方吃饺子。

南宋时,馄饨也被用来祭祖。有钱人讲究新奇,一碗馄饨里,做十几种口味,称为“百味馄饨”。

吃饺子也是冬季至日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江南。“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在冬季至日吃饺子也被称为“冬季至日团”。民间有句话叫“吃汤圆老一岁”。冬季至日团可以用来祭拜祖先或给亲戚朋友送礼。在过去,上海人最讲究吃饺子。古人有诗说:“家家打米做汤圆,知是明朝的冬天至日。”

冬季至日的扫墓习俗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在冬季至日扫墓的习俗。从上海、苏州、杭州、南昌、莆田到昆明、海南、潮汕。

冬季至日扫墓的由来

1,据《李周官纯申时》记载“冬来,神鬼作祟。”似乎从周代起就有了冬季至日祭祀活动。汉代的《四人月令》记载,冬季至日之日要用小米饼作为供品,祭祀神灵和祖先,大家一起上酒菜,还要祝福老师和老人。这个习俗和元旦的习俗一样。

2.在唐宋时期,冬天的至日是祭天和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到郊外举行祭天仪式。在这一天,人们必须祭拜他们的父母。除了祭拜直系祖先的家庭,凡是有“祠堂”或“祠堂”的家庭,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称为“冬祭”。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在冬季至日庆祝节日,并逐渐扩展到扫墓。

3.根据明代顾颉元的《客冗言:祭陵》和明代沈德福的《万历年间祭陵野集》记载,明代朝廷对南靖帝陵有一套定期祭祀制度,太祖之孝一岁三祭,即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日节。然而,文怡亲王的陵墓是一岁九祭,即郑丹、孟春、清明、夏梦、忌辰、秋梦、中原、蒙东、冬至日和岁末。

据史料记载,明朝迁都北京后,在距首都百里之外的天寿山修建了这座山陵。因此,每当清明节,中秋节和冬季至日节举行,老部长们通常被要求向皇陵致敬。

4.据说在明朝的某一年,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东南沿海的人去了其他地方。倭寇走后,乡亲们回家了,错过了清明节扫墓的时间,又临近冬季的至日,于是就在冬季的至日上扫墓。

冬季至日扫墓的原因

我们喜欢去冬季至日的墓地有两个原因:

第一,冬天的至日刚刚收割完水稻,家里还有五谷杂粮和豆类;地里秋收后,家禽都长得又大又肥;另外秋天天气好,可以种菜,什么都齐全,可以抱着过节。农民平日一日三餐吃稀饭和咸菜,一年到头都盼着过节。节日一到,把地里生产的东西拿出来,改善一下生活。这也是一个丰收的庆典!

第二,冬天的至日天气晴朗,山上干燥干净。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民有时间上山扫墓。

不同地方的冬季至日扫墓习俗

1,福建莆田分南北洋,南洋是清明节。北洋冬至日坟多,清明少。也有按照死亡时间上坟的。清明节前去世的人会在清明节扫墓,冬天至日前去世的人会在冬天至日扫墓。

2.在台湾省,人们仍然保留着在冬天的至日上用九层饼祭祀祖先的传统。糯米粉用来揉搓象征吉祥长寿的鸡、鸭、龟、猪、牛、羊等动物,然后放入蒸笼中分层蒸熟,用来祭祀祖先,以示不忘祖先。在冬季至日或前后约定的早期,同姓同宗的人聚集在祠堂里,按辈分顺序逐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仪式结束后,会有一场盛大的宴会招待前来祭祖的族人。大家开怀畅饮,久别重逢,称为“食祖”。在冬季至日节祭祀祖先在台湾省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3.广东揭阳的邓刚、炮台等地没有山,周围是一大片平坦的展牧区。这样的地方不可能有坟墓。坟墓在几英里外的一座矮山里。这只是近一二代人的坟,而我们祖辈的坟都要去三浦山,那里山又高又大。在冬季至日上扫墓,浅世代的祖坟一般都是由兄弟、表兄弟叫着再上山;祭品也是随身带的,谁家有什么就带什么。那时,人们会带着大米和水果以及自制的糖果作为“三祭”进入坟墓。他们一定要带蛤蜊,因为扫完之后在坟前吃蛤蜊,吃完之后把蛤蜊撒在坟上,这是一种习俗。一扫墓,参加扫墓的人就围着坟吃东西。坟墓里全是各种可以吃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吃。对于葬在普桑山的祖先来说,他们三五年去一次,十年二十年才去一次。给祖先扫墓就隆重多了。涉及到整个宗族,所以需要有人“穿衣”和规划。之所以想到隔几年扫一次祖坟,是因为宗族里的老人总怕以后晚辈不认祖坟,或者长时间没人修,祖坟荒废倒塌。这种扫墓往往需要在年初提出,因为要准备和组织的事情很多。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冬天至日的那天,除了几个女人以外,所有的人都呆在家里,其余的人都涌出了房间。一大群人举着梭子旗,带着祭品,浩浩荡荡向普桑山进发。到达普桑山。在先人坟前祭祀是大人女人的事,建坛修坟是后人的事。普桑山上有许多洞穴。一到山上,孩子们什么也顾不上,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来,钻山洞,爬山。最享受的是站在山上喊;你喊,我喊,大家都喊,顿时整座山都热闹起来。当他们玩够了,大人们会叫他们下来吃饭。我们一边吃,一边听老人们讲我们祖先的故事。这时候老人们还不忘告诉我们要好好了解祖坟,不要等到他们都死了。

总之,至日冬季祭祖是祖先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祭祀缅怀祖先体现了一种地方文化和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