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紫苏种植技术
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既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食用紫苏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食用紫苏种植技术
一、土壤选择:
紫苏对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都可栽培,但以pH值6~6.5、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为好,在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
二、播种育苗:
可选种日本的食叶紫苏或国内的大叶紫苏品种。苗床土壤要求选通透性好、不易板结、含腐殖质较高的肥沃土壤,667平方米(1亩)大田需要5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667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饼肥80公斤,将肥料耕翻入土、晒垡10天后,再施复合肥5公斤、尿素2公斤作基肥,肥土混匀耕细整平后做苗床,床高15厘米、宽1.3~1.5米。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新种子要放在3℃的低温下处理5天,并用浓度为100毫升/公斤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播种前在床面喷33%除草通300倍液除草,喷药后4天再播种。每667平方米苗床需种子600克左右,将种子撒匀后覆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准,上面再均匀撒些稻草,浇足水,上盖地膜和小拱棚,7~10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膜。育苗期间施稀薄人粪尿2~3次。1片叶时开始间苗,一般间苗3次,定苗株行距3厘米?3厘米。为了防止幼苗徒长和土壤湿度过大,需经常揭膜换气。苗龄45天左右即可移栽。
三、定植:
在定植前10~15天,对大田土壤进行深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粪肥5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一般畦面宽1米,畦沟宽、深各30厘米。4月中下旬秧苗3~4片真叶时定植,每畦栽6行,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每穴栽1株,每667平方米栽1.7万株,栽后及时浇水。为了避免杂草和地下害虫危害幼苗,可在定植前2~3天用72%都尔乳剂喷洒土表,并用7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拌糠麸撒在畦面诱杀。
四、田间管理:
1.摘叶打杈。
定植后20~25天,对已长成5茎节的植株,应将茎部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摘初茬叶1周后,当第5茎叶的叶片横茎宽10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摘叶。每次采摘2对叶片,并将上部茎节上发生的腋芽从茎部抹去。5月下旬为采叶高峰期,一直可持续到8月上旬,每隔3~4天就可采叶1次。9月初植株开始长花序,这时对留叶不留种的可保留3对叶片摘心打杈,使其达到成品叶标准。一般每株紫苏可摘叶40片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摘鲜叶2000公斤左右。
2.肥水管理。
进入采叶高峰期后,应适当灌水保湿,并追施速效氮肥。为加速叶片生长,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5公斤。为了提高叶片质量,可每隔半月在根际追肥1次,每次667平方米施人粪尿2500公斤。每月叶面喷施1次0.5%的尿素液。3.病虫害防治。紫苏的害虫有叶螨、蚜虫、青虫等,可用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防治。
五、及时采收:
紫苏产品的采收依其不同用途与要求标准而定。作为菜用的嫩茎叶,可随时采收;作为出口产品,则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初开始采收,一直采收至9月上旬,每株可分期采收20~23对合格产品,腌渍后单株产品达120克左右。出口产品要求的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眼,无病斑。
食用紫苏栽培方法一、植物特征
紫苏一年生草本株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密被紫色或白色长柔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皱,叶柄长2.5?12厘米,宽4.5?16厘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尖,边缘具粗锯齿,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先端突尖或渐尖,边缘有粗圆锯齿,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紫红色或淡红色,花萼钟状。小坚果倒卵形,灰棕色,种子椭圆形,细小。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生态特性
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土,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为好。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紫苏对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但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土壤以疏橙、肥沃、排灌方便为好。在性黏或干燥、瘠薄的沙土上生长不良。前茬以小麦、蔬菜为好,紫苏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可在田边地角或垄埂上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3~4天可发芽。白苏种子发芽所需温度较低,15~18℃即可发芽。紫苏属短命种子,常温下贮藏1~2年后发芽率骤减,因此种子采收后宜在低温处存放。紫苏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因此前期生长缓慢,6月以后气温高,光照强,生长旺盛。当株高15~20厘米时,基部第一对叶子的腋间萌发幼芽,开始了侧枝的生长。7月底以后陆续开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1个月。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三、紫苏叶品种和种类
紫苏叶商品常按性状来源不同划分为两种:
红紫苏:又名家苏叶,系栽培品,为商品主流。其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径5~12厘米,宽径4~8.5厘米,叶先端急尖,边缘有锯齿,基部广楔形,有叶柄。叶片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或紫红色,叶上面被灰白色稀毛,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辛。
青紫苏:又名野苏叶,多系野生品。其不同于红紫苏之处为叶片较小,叶形渐尖,叶两面均为绿色或灰绿色,被灰白色毛,气微,但带有青草味。
四、种植栽培
1.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好。每亩施入2000?3000千克农家肥作基肥,耕翻、耙细整平,作成80?100厘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1)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开0.5?1厘米的浅沟。穴播按穴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抄,均匀地撒入沟(穴)内,覆薄土,稍加镇压,每亩用种子1千克。播后5?7天即可出苗。
(2)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并配加适量过磷酸钙,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厘米。如果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6厘米时间苗,苗高15?20厘米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2次,即可成活。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条播者,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30厘米定苗;穴播者,每穴留1?2株。如有缺苗应予补苗。育苗移栽者,栽后7?10天,如有死苗,也应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3)追肥。苗高60厘米时,每亩追施1500千克的人畜粪,配施15千克的尿素,施后培土浇水。
(4)排灌。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五、紫苏的采收与加工
1.采收
不同采收期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紫苏挥发油从5~9月含量逐渐增高,10月又开始下降,最高含量时期是9月,分别为0.22%、0.16%。因此,9月份是较适宜的采收期。苏叶、苏梗、苏子兼用的全苏一般在9~10月份,等种子部分成熟后选晴天全株割下运回加工。
2.加工
紫苏收回后,摊在地上或悬挂通风处阴干,干后连叶捆好,称全苏;如摘下叶子,拣出碎枝、杂物,则为苏叶;抖出种子即为苏子;其余茎秆枝条即为苏梗。有的地区紫苏开花前收获净叶或带叶的嫩枝时,将全株割下,用其下部粗梗入药,称为嫩苏梗;紫苏子收获后,植株下部无叶粗梗入药,称为老苏梗。全草收割以后,去掉无叶粗梗,将枝叶摊晒一天即入锅蒸馏,晒过一天的枝叶125公斤一般可出紫苏油0.2~0.25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