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冬笋的行家一看笋就知道有没有冬笋。有什么意义?
挖掘时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
首先是限制时间。也就是说,发掘仅限于“冬季至日”或“立冬”之前的1-2次。
二是明确范围。只挖竹林地的竹笋,不挖林缘和林内空地边缘的竹笋。有目的地保护和诱导林缘笋和空竹,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其尽快成林。
三是及时覆土。当冬笋在寒冷的冬天被挖掘时,它们的根暴露在地面上,这使它们容易受到冻害。下雨后,沟渠、孔洞内容易积水,造成烂鞭。取土后应立即覆土埋根,并适当施有机肥,提高出笋上林率。
四是改变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刨,不去鞭,而是选择叶子茂盛,叶色深绿,有少量黄叶的竹子作为寻笋的对象。立竹的下一个竹枝延伸的方向与竹鞭的方向平行,然后沿着这个方向观察地面。如果看到地面上有土块微微隆起、松散、开裂的地方,用脚轻轻一踩,可能会发现竹笋。此外,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在经过充分耕作或铲挖的林地上的小圆圈内,阴暗潮湿的地方也能找到竹笋。挖笋时不要伤到竹鞭、根和芽。
五是确定对象。只挖大笋,不挖小笋、幼笋、疏笋,留笋养竹上林。改变过去“大年养竹,小年挖笋”的习惯。留笋养竹。放几年假,就可以把大小年的竹山变成开花年的竹山,也就是每年的笋和长竹的数量和质量基本相同。注意,在竹子密度在每亩133株以下,即株距大于2.24米的疏竹林,不宜挖冬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