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1.穿孔缝合术

主要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注意事项:①沿胃中轴进、出针,贯穿全层;②防止缝到对面胃壁;③穿孔处胃壁水肿明显,打结时要松紧适度,以免缝线切割组织;④可以先覆盖大网膜,再结扎缝线,可以防止切割组织;⑤对怀疑恶性变者,应在穿孔处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2.胃大部切除术

这是传统的方法。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吻合口一般要求3cm左右。主要有两类:①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该方法在胃大部切除后,将残留胃直接和十二指肠吻合;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该方法在胃大部切除后,将残留胃和近端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缝合,适用于GU和DU。

3.术后并发症

(1)术后早期并发症

1)术后出血:术后正常的出血量为<300ml/第一个24小时,通常仅密切观察而不做诊断。如果超过该出血量,或超过24小时仍出血,即诊断为术后出血。出血若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多系术中止血不确切;若发生于术后4?6天,多由于吻合口黏膜坏死而出血;若发生于术后10?20天,多由缝线处感染、腐蚀血管所致。绝大多数采用非手术疗法即可止血,保守疗法无效的大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表现酷似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需立即手术治疗。

3)术后肠胃壁缺血坏死、胃肠吻合口破裂或漏:多发生于术后5?7天,突然有局限性腹膜刺激征表现,或者X线腹部平片在膈下可见游离气体,则可明确诊断。吻合口破裂需立即手术修补;外瘘形成应引流、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

4)术后梗阻:①输入段梗阻:又分为两种。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属急性闭袢性梗阻,可发生肠段坏死穿孔,主要表现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物不含胆汁,便可诊断,需手术治疗;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症状长期不能自行缓解时,可手术。②吻合口梗阻:多因吻合口过小、水肿或内翻过多所致,首先行胃肠减压,消除水肿,通常可以缓解,若上述治疗失败,需再次手术。③输出段梗阻:主要表现上腹部饱胀,呕吐物含胆汁,X线钡餐确诊后,如不能自行缓解,应立即手术。

5)术后胃瘫:是胃手术和其他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胃排空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主要表现在开始进流质或半流质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呈绿色,时间长若未及时补液和调整,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和营养障碍。早期处理主要是置胃管减压和静脉补液,辅助用药为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和红霉素,原则上不宜再手术治疗。恢复时间较长。

(2)术后远期并发症

1)倾倒综合征:可分为早期倾倒综合征、晚期倾倒综合征两种,都属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导致胃内容物排空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毕Ⅱ式术后。

早期倾倒综合征:由于高渗性食物过快进入空肠导致肠道内大量分泌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

质,将大量细胞外液吸入到肠腔,使循环血容量骤减所致,表现为心悸、恶心、呕吐、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腹泻等。治疗应少食多餐,避免过甜高渗食品,可以用生长抑素治疗,手术宜慎重。

晚期倾倒综合征:进食后2?4小时食物大量进入肠道,致胰岛素分泌增多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治疗应采取饮食调整,减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必要时可应用生长抑素。

2)碱性反流性胃炎: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表现为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三联征。多采用保护胃黏膜、调节胃动力等综合治疗。

3)吻合口溃疡:常于术后2年内发病,症状与原来溃疡相似,疼痛更剧,易出血。应先进行溃疡的正规非手术治疗。

4)营养性并发症:①营养不足,体重减轻:应针对病因,调节饮食,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谱,补充维生素。②贫血:胃大部切除使壁细胞减少,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减少,胃酸不足可致缺铁性贫血,可给予铁剂治疗;内因子缺乏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给予维生素B12、

叶酸等治疗,严重者可给予输血。③腹泻与脂肪泻:粪便中排出的脂肪超过摄入的7%称为脂肪泻。可进少渣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应用考来烯胺(消胆胺)和抗生素。④骨病:多发生于术后 5?10年,女性多见,可分为隐性骨质软化、骨质疏松和混合型,可补充钙和维生素D。

5)残胃癌:指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至少5年后发生在残胃的原发性癌,需再次手术做根治切除。最常发生于手术后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