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李子坝轻轨穿过这座建筑,这是一座神奇城市中的神奇交通。
轻轨穿过高楼大厦,当你坐在里面时,你可能会感觉和地铁一样,但当你偶尔转头或对面的窗户没有盖上时,当车厢突然亮起时,你会发现它在空中行驶。置身其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没有什么比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穿行更令人愉快的了,这与乘坐火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的体验是不同的。
李子坝站的单轨列车穿过大楼,被他们描述为让子弹飞一会儿。一些游客真的建议铁路列车应该像子弹一样,让它穿透重庆潮湿的灰蓝色天空。因此,李子坝轻轨站每天吸引许多人在底部拿起手机,在顶部以45度角仰望拍摄。每个人也都玩过错位视频,比如张大嘴巴“吃”飞驰的火车,打开袖口和背包,把火车装进去,然后竞相发布视频。官方还为此设立了一个观景台。
看到这个公厕我就知道李子坝站大概是要把宠粉进行到底了~
走出李子坝站,如果你想感受重庆山城的魅力,不妨去离车站不远的李子坝防空洞和三层楼路。作为重庆历史上的重要“见证者”,很多人其实对它很好奇。入口处,长长的防空洞通道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灯笼,还有可供打卡拍照的涂鸦墙和秋千。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人眼中可能只有一个加油站:毫无设计感的天花板,几辆看起来都一样的加油机,以及同样的布局。事实上,美丽的加油站各有各的美。
重庆这座8D城市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这座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桂花园加油站。沿着下面的建筑向右走,或者在李子坝轻轨出来时向右拐,就可以在不远处看到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加油站。
桂花园有单向交通,入口和出口位于避难所的两端。虽然面积不大,却早已成为网红之地。原因不外乎这些:防空洞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爱好者来到这里;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汽车“穿洞”被认为“很重庆”;山洞里很凉快,也是山地司机夏天加油的避暑胜地~
洪亚东千寻重庆版
洪亚东应该是你来重庆后晚上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当整个洪亚东灯火通明时,也是它最繁忙的时刻。无数游客边吃边打卡拍摄也是常有的事。作为重庆另一个热门的摄影圣地,我建议你远离它,因为合适的距离正好可以窥探到它所有的美。
说起洪崖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戴鼎修建重庆城时,有17座城门,分为九门和八门,而洪崖门是关闭的。
虽然它是一扇门,但它实际上更像一座塔,因为当时没有门可以进出,纯粹用于防御工事。明朝从来不在城墙上放两门大炮,据说是用来防御张。当时,临江门和司前门之间有一座悬崖,城墙和洪崖门都建在悬崖上。洪崖门右边的悬崖下有一个洞,就是洪崖洞。当时,张就是从这个口子入侵重庆的。
八年抗战期间,重庆人口暴增。因为洪崖洞可以遮风挡雨,所以它成了一个叫华尔丐帮的地方。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在悬崖上修建了一条小路与城市外部沟通。那时,洪亚东下的码头非常热闹,洪亚东两岸的悬崖下开始建造一排排吊脚楼。因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才构成了重庆独特的风景。
白天在洪亚东,我们欣赏重庆河畔的吊脚楼,以及周围的石雕、木雕,甚至远近闻名的短篇小说,当然还有自由评价的传说和语录。
重庆的夜景被称为“小香港”。重庆市中心三面环江,一面依山,地势起伏。依山而建的城市,建筑层层上升,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格独特,从而形成了美妙的夜景。每当夜幕降临时,成千上万的灯光忽高忽低,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极其壮丽~
有人说洪崖洞是宫崎骏其人《千与千寻》澡堂的蓝本,但如果按时间来算,以重庆江畔的吊脚楼为蓝本可能更合适。但不管宫崎骏其人是否真的提到了吊脚楼,我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有宫崎骏其人动画的味道,尤其是晚上的夜景,简直太美了~
龙门浩青石梯,青砖墙,天蓝地蓝衣。
龙门浩老街位于南滨路中段,面朝长江,背靠南山,重庆市中心景点尽收眼底。老街依山而建,落差近50米。山城特色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远处看,每座建筑都被赋予了不同的风格和品味。
“浩”天然亲水,老街天然依山。从下到上,我不得不气喘吁吁地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上爬。当然,你也可以坐电梯,但你无法品尝重庆是什么——给你艰辛又给你美好时光的重庆,以及被称为美好时光的重庆。爬到半山腰,似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沿路有许多参天古树。如果你从高处往下看,你会发现整条老街都隐藏在这浓密的树荫下。这些百年前种植的老树点缀着一些房屋。它们是意大利大使馆旧址、美国大使馆武术学校旧址和重庆海关别墅旧址。它们分层散布在垂直高度为40米的山坡上,被建成“世界建筑博览园”。
近年来,这些被绿色藤蔓覆盖的“下垂老人”重获新生,继续公正客观、不带偏见地描述他们的生活经历。我们真的不应该低估这些用石头、砖和木头建造的房子。不要认为他们没有体温,更不用说油嘴滑舌,任人摆布。众所周知,只要他们还站在那里,那就是真实的历史,没有虚构和浪漫的余地。
正因如此,龙门浩老街的修复者们态度谨慎。整体上,它们采用了依山而退的建筑风格,其中包含了一种尊重、珍惜、包容、坚持、让步、和解和差异,使其非常山城和重庆。他们还聘请了一流的文物修复工匠,使用从各地收集的654.38+0.6万块旧砖和40万块旧建筑。修旧如旧,“为重庆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式街区,以存储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事件、民俗和传说。”更让我庆幸的是,匠人没有打扰这里的大树,这些树的根还纠缠在100多年前的旧时光里。
这种精心拼凑的砖瓦仍在努力保持着老建筑的原貌,就像黄葛树根沿着墙下的各种缝隙蜿蜒而上,执着和支撑着它们,防止它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与大多数景点相比,它真的很安静,不拥挤。再往上爬,你就会到达老街的“顶峰”。这里,是重庆最美的城市阳台。前景是整个渝中半岛看起来像游龙,近景是东水门大桥的飞天。
大多数古镇只有中国建筑,但龙门浩有许多西方元素,只是因为它曾经是一个码头,许多外国大使馆聚集在那里。美国、意大利和比利时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留下了这些西方人的痕迹。
然而,与龙门浩老街最亲密的接触是找一个真正坐下来喝一杯的地方,就像坐在这里一样~
东水门大桥下,轨道交通列车不时呼啸而过;传统与现代发生了激烈而和谐的碰撞。
与古镇街道上的大多数商店不同,这里的餐馆多于纪念品。有吃有喝,看看山边河边的风景也不惬意。
龙门浩有一家“福门”,就在老街的正中央。门楼右侧的厚墙上,刻有一个大大的康熙御笔。走过府门,平稳顺利。
找一家餐厅,坐在露台上,抬头就能看到长江索道缓缓滑过江面。一条索道和一座桥梁连接两岸;一岸是繁华的渝中半岛,一岸是南岸宁静柔和的老城区。你不需要打扮得精致,也不需要刻意经营。你有自己的时间来装饰它。
磁器口白天千人牵手,夜晚万家灯火。
磁器口位于沙坪坝区嘉陵江畔,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从主城到古镇的交通相当方便,也许是因为重庆近年来发展太快了。离开站台后,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郊区,好像我们仍然在繁华的市中心。沿着刺桐路走一百米,左转穿过人行横道,你就会看到古镇入口处的牌楼。可能是受到刺桐路宽阔的街道和高大建筑的影响,但与古镇建筑相协调的牌楼很小。相反,牌楼上的对联更引人入胜。“白天千人牵手,夜晚万家灯火。”不仅字迹像蜻蜓一样飞舞,而且生动地记录了千百年来古镇的繁荣。
步入刻有“磁器口”字样的高大石牌坊后,是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狭长石板路。当人们走在路上时,偶尔会听到石板“咔嚓”一声清脆的响声。在石板路的两侧,两三层的建筑挤在一起,彼此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小卷首、木门窗、小青瓦屋顶、木屋檐,古色古香,尽显重庆学派的建筑风格。生长在石板路边、石阶和建筑脚下角落里的绿色苔藓散发出一股霉味,仿佛在诉说着古镇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为古镇增添了一份古朴厚重的格调。
走在石板路上的游客如织,摩肩接踵。偶尔,我看到三两只家犬跟在主人身后,摇着头和尾巴,垂直走来。很少看到低层商店的屋檐下,一位老妇人靠在躺椅上。她满头银发,面容消瘦,额头布满皱纹,双眼紧闭,四下无人,仿佛在聆听着小镇上匆匆的历史脚步,又仿佛在默默守护着瓷器口中的古老文明。
在磁器口,我试图寻找曾经给这个小镇带来繁荣的旧瓷器的痕迹,以证明它昔日的辉煌和荣耀。然而,岁月留给磁器口的瓷器却少之又少。只有一些不显眼的商店见过勺子、盘子和碗等瓷器的现代版本。古瓷罕见,磁器口已演变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古镇的入口早已人满为患,熙熙攘攘。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在磁器口牌楼前拍照留念,更多年轻人摆出各种姿势自拍。似乎不仅是古代磁器口的繁华景象,也是今天磁器口的热闹盛况。步入古镇,街道突然变窄,变得格外拥挤。两边有许多商店,紧紧拥抱在一起,行人肩并肩挤在一起,难以移动。沉浸在场景中,你似乎置身于一个繁华拥挤的大都市,似乎正赶上年前的最后一个场地。如果有人站在商店前面询价或拍照,后来者不得不停下来等待。
在石路商业街磁器口,几家挂有“陈马花”招牌的店铺前排起了长队,人们耐心地等待购买“陈马花”。据说这种麻花是重庆有名的特色小吃。自清朝末年以来,它一直以其香脆独特的口感和“嚼之以扰十里之民”的夸张比喻而闻名。因此,来磁器口的人无论排多长的队,等多久,都应该带几盒“陈麻花”离开磁器口。
我对麻花不感兴趣,但我被一家茶馆吸引住了。古镇最鲜明的特色是茶馆。数百米长的老街上有十几家茶馆,古老的风格仍然存在。据报道,当时镇上有100多家茶馆。袍哥、水手和其他人喜欢去茶馆喝茶,摆龙门阵。甚至达官贵人、名人和学者也喜欢来这里了解民情。古镇茶馆的特点是配备了讲故事服务,各种茶馆邀请说书人登台并列出他们的故事以吸引业务。其中一些还配有川剧坐唱、四川印青、四川朱琴等艺术表演,因此它们被称为“书屋茶馆”,也被称为“艺术家茶馆”。
当我来到一家茶馆的楼下时,我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另一块木板上歪歪斜斜地写着八个字:“喝茶、放松、看风景、观赏、吹牛、发呆”,这八个字离地面很近。在重庆,茶馆随处可见,随处可见瓷器。它们是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不同的茶馆有不同的诠释。我想楼下那八个字就是店家传递给茶客的理念。
豪爽、热情、幽默的重庆人爱喝茶。“以茶会友”和“以茶会友”既体面又方便。大家聚集在茶馆里,泡上一碗“下关沱茶”,慢慢盖上茶碗,茶香四溢,回味无穷。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回响在茶楼相遇交融,形成了独特典雅的巴渝茶文化景观。
磁器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条石板路,千年瓷口。”磁器口小镇走出了许多名人。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抗战时期曾就读于磁器口嘉路小学。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全国知名艺术家、美学家都曾齐聚磁器口凤凰山上。
一条闪亮的青石路迎来了许多商务旅客,见证了磁器口千百年来的兴衰。磁器口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它成为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并在明代开始蓬勃发展,并在清末和民国达到鼎盛。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码头的搬迁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热闹了一千多年的磁器口终于安静下来,并逐渐开始衰落。
磁器口因山上有白色巨石悬崖而得名白牙场。后来,由于明朝皇帝文健在宝轮寺隐居了四五年,世人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牙场改名为龙隐镇。清初,龙隐镇盛产瓷器,远销四川,名声远播。由于其便利性,商以后的人们慢慢地把龙隐镇称为瓷器之口。因为“瓷”和“磁”相通,所以后来被称为瓷口,一直延续至今。
沿街建筑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墙或半木墙,极具川东民居特色。大多数人行道都是一至三个房间,它们逐渐发展成纵深单元。看起来铺面不大,但里面很深。老房子大多经营当地特产、名小吃,以及与全国同类景区的旅游商品,或水果画、棉花糖等。,偶尔还有字画、服装等店铺。,所有这些都令人眼花缭乱。
街道两旁密集排列着商铺,多为平房或二层小楼,青砖灰瓦、红柱白墙,典型的巴渝建筑风格。商店什么都卖,衣服、鞋子、帽子、手工艺品,应有尽有。特别是小吃,到处都是,热的和冷的,素食搭配肉类,油炸和烘烤,都具有当地风味,令人垂涎欲滴。赶紧买下来当街吃,不分男女形象。
有的店铺还特意把食品制作过程安排在门前。你看,这个人正站在门边,用一根长夯锤敲打糍粑。男人站在门前,把浆糊做成米粉;在这里的店里,面糊锅是用机器摇的,也像是大人在拉锅;那边台阶上还有人表演川剧吸引顾客。
古镇的小吃很有名。毛血旺、千张皮、咸花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饮食三宝”。古镇鸡杂、手工酸辣粉、手工年糕等。
总有人说它商业化了,但它一直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重庆人爱打麻将,从老年人到稚嫩的娃娃。他们技术高超,喜欢通宵打麻将,沉迷于打麻将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无所事事的老人,打麻将的邻居,奔跑玩耍的孩子,古老的建筑,捉襟见肘的猫狗都散发着浓浓的老重庆气息。
贰零二厂以老重庆的基因打开一片新天地。
重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独特的风景和建筑。此外,重庆还是各大电影的拍摄地。《变形金刚》是在仙女山拍摄的,《火锅英雄》是学生联盟的火锅店,《从我的世界路过》是在重庆的贰零二厂拍摄的。
当我一大早来到这里时,商店都关门了,游客很少。入口处有一家卖冰淇淋的小店,旁边还有一家知名的网络名人店。
1939成立之初,被称为“民国中央银行印钞厂”,专门印制钞票、税票、邮票等有价证券和政府文件。
这里曾经是重庆的彩印中心,是西南印刷行业的彩印巨头。据说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重庆,但几乎所有的彩纸都是从这里印刷的。
蓝色的石阶、锈迹斑斑的栏杆、长满青苔的瓷砖、斑驳的外墙,还有老旧的木质楼梯,都充满了文艺气息和网红气质。
说实话,这里很小,真的很小。真的很难想象人多的时候在几个“景点”排队拍照的尴尬场面。和国内很多创意园区一样,这里也有一些拍照的元素。如果一定要集邮打卡,就来,没时间就别来。许多城市的许多创意园区都比这里好得多。
长江索道山城的空中巴士
长江索道比“重庆,网上名人”的知名度领先一步。它以其独特的空中体验而闻名,通过主要影视剧的广泛亮相并最终入驻河上的缆车,在重庆早期的城市旅游中占据绝对的C位。
随着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公交车、索道、轮渡等传统工具逐渐失去部分功能。由于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立体交通”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是山城强烈的外形标志。在两江索道(嘉陵江索道和长江索道)双剑合璧的时代,这两处空中景观成为重庆最早的城市名片。每当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来到重庆拍摄,索道在两条河流之间来回穿梭时,必然会进入导演们的镜头。来自其他地方的背包客和摄影师会抓紧时间按下快门。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索道让重庆人第一次体会到坐飞机是什么感觉。尽管当时的长江索道在外观或设备上不如现在发达,但它是那个时代的独特记忆。
在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重庆人眼里,长江索道无非是一种交通工具,其功能与公交车、轨道交通并无二致。但对于许多外地游客来说,索道是了解重庆当地文化和习俗的一种方式。毕竟,俯瞰重庆繁华的市中心,欣赏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象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体验。
曾经,长江索道因运营成本高、运输效率低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现在它已经成为重庆发展的象征,每天承载着无数人横渡长江欣赏山城风光。对于老重庆人来说,长江索道总是有一个美丽的滤镜,这是记忆中最难忘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