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原文及赏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这首诗是杜牧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任刺史时所作。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清明时节正值阳春三月,花花绿绿,春光明媚。不过,有时候也会下一场又一场毛毛雨。第一句就是这样一种容易让人伤感的天气写出来的。第二句后面是细雨中的“路上行人”。“寻着心动,心也在抖”,“断魂”一词描述了雨风片中“路上行人”的情感状况。一个“欲”字很有分寸,意思是说,直到灵魂破碎,都难以深情。他抒情婉约的歌曲令人过瘾,深有体会的人是望尘莫及的。
三四句开放式,用问答的形式,抒发感情,写意。“请问,餐厅在哪里?”谁也没说,好像是诗人本人,但也不妨是个“行人”。采访对象是谁?从答案里带出来。你回答了什么?“指点杏花村”,没有语言,只有明确的行动,可谓“无声胜有声”。“杏花村”究竟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还是一个餐馆的名字,诗中没有说明,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诗意上来说,这首诗推开了“雨后”带来的“欲断魂魄”的浓烈悲凉气息,使全诗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境界。
这首诗非常生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清明的风情画。透过雨幕,可以看到摇曳的身影,再叠加上诗人的形象。他问牧童旅馆在哪里,牧童指着远处回答。诗人层层叠叠的景物,到处都是色彩,一种自然的趣味油然而生。谢榛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以自然的方式表现绘画”(《四体诗》卷一),这是很有见地的。还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一句之间的两种感情——漏的忧和深的喜,以及两种颜色——暗和亮、凉和热,都非常自然,表现出一种慷慨洒脱的风格。这不仅与诗人开阔的胸襟有关,也与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密不可分。诗中的四句都是散体词,第三句巧妙的措词承上启下,有助于前后句之间的和谐流畅,创造出慷慨洒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