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专注于菜谱。

朋友的孩子小刘,两岁半。我妈妈最近头疼。她展示她的图画书,但他没有集中注意力。她还没读完书里的课文,孩子就急着把音量关小了。

不仅如此,这位母亲还发现孩子很难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比如孩子在玩积木,被一个声音吸引,马上放下玩具和别人一起玩。妈妈很疑惑: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吗?

如果回到孩子的时代,我们会发现,孩子小的时候,专注的时间本身就比较短。

专注力与大脑发育和孩子年龄有关。儿童的专注力主要与大脑额叶的发育有关,大脑额叶要到成人25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成年人持续的注意力集中大约持续40分钟,而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年龄越小,专注的时间就越短。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哭,但是当我们和他们好好聊聊天,或者给他们一个有吸引力的玩具,他们很快就会转移注意力,不哭了。

这是很正常的心智模式,也是小孩子小小年纪的认知特点,所以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现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集中训练课程,训练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通过亲子游戏互动,体能训练,甚至桌面游戏,口号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这些集中培训课程的质量因机构而异。美瑶老师认为,这种训练如果能着眼于孩子的能力水平,给予适当的、有趣的挑战,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比训练孩子更重要。

1.孩子天生专注力。保护专注力比训练更重要。

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和脑科学教授陈郁曾经做过一项著名的注意力研究。

他邀请了40组1 ~ 1.5的家长和孩子,在他们的头上戴上眼动追踪器。通过监测父母和孩子的眼球运动数据,研究人员探索了不同互动模式对婴儿专注力的影响。

工作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儿童在独立探索玩具时,眼球运动和手部运动都非常专注,专注力很强。

然而,许多父母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玩具,指导孩子如何玩耍,并热切地期望孩子也这样做。

这项研究令人惊讶的是,家长积极“引导”孩子,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研究人员从镜头中可以看到,每次家长“指导”的时候,很多孩子的目光都会飘向其他地方,比如父母的手臂和肩膀,对父母教的动作也不专心。当轮到孩子们自己玩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玩具上,所以很难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被打断的注意力上。

所以,专注是一个持续的认知过程。孩子探索事物时,思维高度集中。他们生来就有这种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且他们愿意这样做。

家长学会做一个观察者,适当退出,让孩子的专注探索成为一种思维和行为习惯。从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远比主动训练更有效更深远。

2.一心二用不是高效学习,反而会影响专注力和大脑发育。

专注的对立面是分心。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经指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孩子能集中精力同时做两件甚至更多的事情,孩子的学习效率是不是更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一心多用的经历:一边打电话或者用手机发信息一边做饭,等菜端上桌的时候,却发现忘记放盐了。

早上出门的时候,很匆忙。为了抓紧时间,我只能同时做几件事。当我锁门时,我发现我忘了带钥匙。

当我们拍拍自己的额头,感叹脑袋“生锈”的时候,正是因为一心多用,大脑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效率。

研究指出,如果我们同时使用大脑的多个部分,身体会自动将血液分散到这些区域,但大脑会变得迟钝。

所以,专注力就是排除杂念,一次只做一件事。

例如,一名消防员扑灭了一场火。如果水枪对准起火点,集中火力很容易灭火。但如果一把水枪分成三根水管,同时在三个火点灭火,效率自然会降低。

了解了专注力的几个误区,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真正缺乏专注力的原因。

说到“专注”,很多人会把它和“注意”联系在一起,在中文里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而是相互促进的。

英语中的“专注”和“注意”这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这两个意思的区别。注意在英语中是Attention,指的是广泛的注意;concentration的英文会翻译成concentration或focus,意思是专心。

专注力和注意力的关系,我们可以举个形象的例子,就像拍照一样。要拍出好照片,我们需要做两件事:

A.拍张照。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为什么独自选择了这一幕?因为它成功引起了你的注意。

B.专注。取景和构图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能够准确对焦才能拍出好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A代表孩子的注意力,B代表专注力。就像一张好照片需要先看再对焦一样,在孩子认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力作为基础,才能集中注意力。

2.孩子在0 ~ 6岁时,会经历注意力和学习方式的两次转变。

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风格也不一样。

一个0 ~ 3岁的孩子,是无意识的学习者。

在生命的前六年,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心智模式,蒙台梭利博士称之为“吸收心智”。

孩子有一种超强的观察细节的能力,他们甚至能看到我们很多成年人不需要观察的细节。

我的孩子现在3岁了。几个月前,我们在看绘本的时候,看到了梵高的一幅画:《星空》。我会首先注意到星云,蓝色的激流,或者左边明显的黑色。但是对于孩子,我发现他们更能观察到微小的细节。

他们的眼睛就像照相机,咔嚓一声,就把整幅画吸收进去,进入大脑。而如果此时附近有其他声音,注意力会立刻转移到另一个“刺激”上。

所以从0岁到3岁,他们的“无意识注意”是占优势的,这是他们注意学习的方式。他一生所经历的一切都被他吸收、内化,使他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为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3 ~ 6岁,有意识的注意开始萌芽。

到了孩子3到6岁的时候,他们还在吸收心智,但不同的是,孩子逐渐有了自我思考,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事物。

在吸收环境的同时,他会有自己的看法,也可能会质疑,提出自己的选择。他们会开始有意识的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想做什么?他们会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被一个物体吸引时,注意力开始集中,身心的运作就会形成专注力。专注力的持续时间与孩子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专注的时间就更短了。

我们会看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专注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坚持的范围弹性也会增加。能否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主要看:

A.生活中的事情是否能足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个东西好玩吗?)

B.生活中的事情有趣吗,有挑战性吗?这个东西是不是太简单太无聊了?还是太复杂太令人沮丧?)

C.孩子长期以来有专注力的好习惯吗?(成人互动模式是否主导太多?)

当孩子全神贯注地玩高大的积木时,你会这样做吗:

A.对孩子说:“宝宝渴吗?喝点水!”然后把水杯递给孩子。(项目干预)

B.这孩子流鼻涕。抓起纸巾在他鼻子上擦。(物理干预)

C.“我们建一座大城堡吧!”(提供建议和领导活动)

D.“宝贝,这个积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用英语怎么说?”(教学指导)

每当孩子即将进入自己的专注力世界时,我们自以为的“爱、陪伴、引导”就会一次次打断孩子,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就会被切断、停止。长此以往,他们将不再容易集中注意力。

如果一个小学生和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一起踢足球,他很快就会觉得无聊。缺乏挑战性会失去参与的乐趣,更别说专注的玩了。

但是,如果他和一群同龄的孩子,甚至是大一点的孩子一起踢球,他的体能和社交困难就增加了,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踢球。孩子们专心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将球踢入对方球门。适当的挑战可以让孩子保持专注!

我们还需要考虑睡眠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保证充足的优质睡眠,对孩子白天专注、持续的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

正如卡斯卡顿博士所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可以优化大脑和身体的功能,如果长期缺乏一定量的睡眠,身体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就像一台机器,长时间开机工作,CPU过载,就会导致机器发热,甚至死机,甚至烧坏。

睡眠是为了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睡觉时,大脑回顾白天发生的事情,修剪不常用的信息,腾出更多空间,加强常用信息的神经通路,自动整理和巩固记忆。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前一天没睡好,起床后很容易起不来。起床会影响孩子情绪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孩子白天的专注学习。

有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或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家长和孩子将面临更多挑战,因为这些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们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注意力分散,甚至有冲动或过度活跃的行为问题。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工作成功的关键,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缺乏专注力,会导致孩子身心失衡。

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孩子无法完成结构化或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照顾自己、做家务、做作业等。

我家孩子两岁半刚入园的时候,因为不会扣扣子,怕别的同学笑话,就哭了。

后来老师很耐心的教孩子,学校环境也提供了纽扣衣架(一种蒙特梭利教具)让他练习扣扣。看到幼儿园学习的老师发来的照片,他在练习的过程中真的很专注!

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能自己扣扣子,还能帮新来的小朋友扣扣子。专注的结果就是让他原有的恐惧自卑的心理空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骄傲。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总是一知半解,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乐趣,容易放弃。

注意力差的孩子往往被认为“不聪明,不努力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导致孩子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恶性循环。

专注力差的孩子会很容易被一点小事影响,很难约束自己让自己专心工作,自律性也差。如果不能长期尊重学校和社会秩序,“熊海子”长大后需要更多更大的挑战来适应社会和集体生活,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0 ~ 6岁,专注力的培养是为孩子将来成为活跃的思考者打下基础。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环境,帮助孩子达到“心流状态”,有更高的专注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一本有趣的书,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至于时间过了很久,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一片漆黑。这种超级狂喜,超级专注,就是“心流状态”。

1.“心流状态”是最好的专注体验,是极好的精神享受。

“心流”一词最早是由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尔森提出的,他认为:

我曾经有过很多和0 ~ 3岁儿童一起工作的经历,我对一个名叫田甜的两岁小女孩印象深刻。那天,她在学校做了一个蒙特梭利手术。

所谓的裱糊工作,就是蘸一些切好的纸片(三角形、圆形等。)用小刷子在胶水中,将它们粘贴在另一张小卡片上,最后用专用布按压,去除多余的胶水。

在整个粘贴过程中,田甜极其专注,粘贴了一张又一张小卡片,一共八张,直到所有的卡片都用光。

她对工作如此忘我,甚至都懒得去擦额头上的小汗珠。看完小卡片,她如释重负地笑了,拿着卡片一路小跑向我:老师,你看!我发了!

这种忘我的专注,伴随着兴奋、快乐、充实,就是心流的状态。

2.营造有序的环境,有利于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促进心流状态的产生。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环境来帮助孩子们更容易地达到高度集中的心流状态。我们成年人有一个体验: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但在安静的咖啡厅或书吧里,我们可以一下子集中精神看一本书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差距在于不干扰专注的有序环境。

我家孩子两岁的时候,特别喜欢玩高积木。但是因为积木数量多,往往是一个地板,一个沙发的缝隙。有时候找不到想要的积木,急得想哭,注意力集中时间特别短。

后来我调整了一个方法:我只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垫”,孩子可以专心玩积木将近1个小时!

理想的工作垫应该是素色的。如果色彩鲜艳,甚至有很多卡通形象,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每次孩子们玩高高的积木,我都会对他们说:我们给积木找个家吧!让孩子们把所有要用的积木都集中在垫子上。

当我们的眼睛有效地集中在垫子上时,我们的效率就会提高,我们的精神也会更加集中。当我们完成心中的一座“城堡”时,我们的孩子也会感到由衷的愉悦!忘掉我的专注状态,自然就好了。

3.把握挑战和技能的黄金比例,让学习更专注,更有趣。

为了达到最高的专注度,难度系数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这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给他们提供相对困难的事情去做。这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

就像我们玩游戏,当我们是新手的时候,能力比较低,技术也不熟练,所以游戏的关卡设定难度也比较低。这样一来,能力和挑战就是黄金比例,我们很容易觉得有意思,想继续玩下去。

随着我们不断的练习,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如果挑战不变,很多人会觉得没意思。而如果难度系数一下子翻倍,你就会感到压力和焦虑,从而导致放弃学习。

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一种超过孩子现有能力水平所能达到的状态。在这个区间里,我们最有可能达到专注心流的状态。

4.培养孩子的意识和控制感,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流量,有超高的专注力。

关于儿童专注力的培养和保护,蒙台梭利博士曾经指出:

简单来说,就是创造一个让孩子有事做的环境,一个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事情的环境。

A.“请帮帮我,让我自己来!”独立的孩子更有控制感,更容易达到无私的专注。

专注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我家孩子1岁的时候,刚学会走几步。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手推车,结果他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练习如何借助婴儿车移动自己!

孩子完全做到了忘我的专注,这不是别人教的,而是他内心的自我驱动,他完全享受控制自己和当下的感觉。在练习学步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平衡身体,走向另一个全新的独立里程碑。

B.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他们会自我纠正,达到专注的状态。

除非一个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否则他无法达到专注的状态,更别说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了。如果能帮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那就是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

有一次,孩子试着拼了好几次拼图,最后几块怎么放都放不进去,嘴就像酱油瓶一样,发脾气了。我轻轻地走过去,说道:

——“你觉得有点生气。你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为什么不能放进去?”(帮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绪)

——“让妈妈试试!”(给孩子示范)

在我示范了几次后,孩子接过拼图,开始专心的重新拼起来。我发现孩子一直犯错误的地方,我们不需要特别指出。经过大人一两次的观察和示范,他就能自己修正,直到他们认为完美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聚焦在一起,身心融为一体,高效运转,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信。

睡眠有助于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也是孩子专注力发展的重要基石。父母有责任规划孩子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评价孩子是否能有效的让自己冷静下来。这里有一些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睡眠的好方法:

1.尝试“睡前仪式”,培养一个专属的孩子。可以是洗澡,读故事,换上柔软的睡衣。这些仪式可以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要睡觉了!

2.睡前30分钟调暗灯光,拉上窗帘。昏暗的光线会加深孩子对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干扰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入睡。

3.白天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午睡。如果孩子睡眠时间过长,白天又没有足够的运动,必然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如果困在某个情境中,就会变成一个令人厌恶的循环。适当控制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可以让孩子晚上更容易入睡。

在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做一个积极的观察者!积极就是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游戏;积极意味着我们不接电话;积极意味着我们不会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想法;积极就是在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示范。

1.自愿选择是孩子专注力形成的永动机。

在和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们会告诉我们他们想做什么,怎么做。当这个游戏是由孩子自己发起的时候,他们会更有专注力和意愿。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和选择,并充分享受其中。

2.不打扰意味着更高阶段的引导,有助于孩子专注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

无为而治是父母境界的更高层次。和孩子在一起,但做的不多,需要大人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自制力。然而,这种方式会产生一个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并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次我们给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就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

蒙台梭利说,专注是身心的统一。它让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一件事情中,不受外界干扰。

当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需求就得到满足。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完成和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上。

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我们还需要创造一个环境,帮助孩子摆脱不必要的干扰。我们需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不必要的帮助,不要让自己成为塑造孩子专注力的绊脚石。孩子跟着自己的心去做事,就会感受到专注流的美好。他们会明白,能够专心做一件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