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名方——“引火汤”

清代绍派医家·陈士铎《辨证录》:“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药物组成

? 熟地(三两)? 巴戟天(一两) 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口诀

引火熟三巴麦一,茯苓五味五二钱;

金水相生水火济,日轻夜重阴蛾治。

方义与配伍

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

麦冬、五味子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

巴戟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安于肾宫,不啻(chì)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

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主治范围

局部有热(红斑、丘疹、脓疱、热痛等)

但身体虚寒(畏寒、四肢难温),舌淡,边有齿印,脉沉取乏力的各种疾病:诸如皮肤疾病、口腔疾患、头面部疾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