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和丝瓜随笔

扁豆和丝瓜,一对姐妹花。

她们是农村的女儿家,野性十足。一小碗种子,它会长成几个新芽。它们的触角沿着墙壁翱翔,看到树就往上爬。没几天功夫,就成了农村的妖娆流苏。

我在乡下的老房子,即使无人居住,白天依然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扁豆花和淡淡的黄色丝瓜花,在角落里发出肆意的声响。夜晚,伴随着蟋蟀的鸣叫,它们默默地啜饮着朝露的秋风,舒展着筋骨。大部分是春末夏初邻家院落间的随机污渍。此刻,也许我觉得这个家太安静了。来了解一下?

这些年你吃了多少扁豆和丝瓜?就像我们走过的路,不明不白。他们是村民吃的菜,是饭桌上当家的菜。秋日的阳光暖暖的,农村里常见的小孩子们,背着竹篮,沿着农家院的院墙攀着杨柳,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地舀着一把把紫色的扁豆,摘着一条条绿色的丝瓜。就是那种怜惜,爱情般的呵护,手脚轻快,心情也不错,状态也单纯懵懂,值得一画。

但是,有几幅呢?描述一下他们?能有多少单词背出来?这个物种滋养了人民很多年,恐怕很少有很多诗人和文士对它青睐有加。然而,板桥先生大概是个例外,大概是在一个秋天的下午。老人刚从午睡中醒来,起身散步,偶尔看到《遮风挡雨》中小盘的一幕,于是随口唱道:

一庭春雨瓢菜,满秋风平豆腐。

是否提到丝瓜不得而知。可是,我能想象300多年前的这个下午,一堆丝瓜和扁豆,听到这三绝妖怪的诵经声后,会心潮澎湃,在秋风中发出兴奋的咔嗒咔嗒声。

这位老先生不是农民,但他非常熟悉农民的生活。扁豆和丝瓜,我想他也喜欢经常吃。仅仅这两个简单清新的词,就让我这个300多年后的晚辈,对他有了很多的认同。

王先生的文字大多是关于日常生活和困难时期的。唯其入世,而不朽。当然,不朽,还有他的扁豆和丝瓜,在他流传了几百年的诗里留下了淡淡的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