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的“将冰箱列入致癌食品黑名单”是真的吗?

“冰箱里会致癌的食物黑名单”是假的!这篇论文列出的“食物黑名单”包括香蕉、新鲜荔枝、西红柿、黄瓜、叶菜、巧克力、火腿、面包、鱼、中药、吃剩的月饼等。内容是如果食物在冰箱里放太久,容易腐败,甚至营养流失。将食品归为“冰箱保存时间过长会致癌的食品黑名单”显然有些牵强。如果不放在冰箱里,很多食物会腐烂的更快,所以致癌的东西不算太多。另外,文章所说的“有些食物吃多了可能致癌”指的是什么食物?有什么科学依据?完全没有提及。

客观来说,任何食物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变坏,即使放在冰箱里也不宜放置太久。“食品黑名单”中提到的不同种类的食品需要单独讨论。

1.水果和蔬菜

新鲜果蔬在冰箱中的“变质”有两种,一种是冰箱低温环境下的化学变化,一种是“霉变”。

以香蕉为例。在低温下,香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会急剧下降,细胞内的自由基不能及时清除。越来越多的自由基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结构。另一方面,低温还可以提高果胶酯酶的活性,果胶酯酶会分解不溶性果胶,从而软化香蕉组织。存放在冰箱里的香蕉皮会变黑,是因为香蕉皮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将香蕉皮中天然存在的酚类物质聚合成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类似于人体皮肤中的黑色素。另外,香蕉皮的细胞膜受损后,会释放出多巴胺,这种物质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棕色物质。这样香蕉就变得又黑又软,不能吃了。冰箱保存的黄瓜表面也容易出现一些水渍,这也是由于低温影响了细胞膜作为“壁”的功能,最终导致细胞坏死。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细胞破损”。如果细胞破碎后没有细菌,吃起来相对安全,但口感和味道会差一些。但由于细胞的损伤,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流出细胞,为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旦它们被霉菌入侵,问题就不一样了。比如在细菌的作用下,腐烂的蔬菜中含有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造成人体缺氧,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抽筋等症状。

2.肉

肉类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冷却猪肉上的腐败菌主要有假单胞菌、乳酸菌、肠杆菌科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不同肉类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在市场上销售的冷却肉中,会根据肉的种类和特性,人为添加不同的防腐剂来延长肉的食用期限,如丁香、肉桂等常见天然防腐剂的提取工艺,如茶多酚、壳聚糖、大蒜、乳酸链球菌素、溶菌酶、蜂胶、迷迭香等。

我们把冷肉带回家放进冰箱后,只能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保鲜。近期想在冷藏室吃,实验证明5℃整体保鲜效果比10℃或15℃好:

如果存放在冰柜里,肉的存放时间与它携带的细菌数量、冰箱环境、冷冻温度有关。一般冰箱的冷冻室温度较低,为-18℃,在这个温度下,上面提到的肠杆菌、单胞菌等细菌的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理想条件下,通过杀菌和低温,肉类可以长时间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持肉类食品原有的新鲜度和口感,延长保存期,必须采用速冻。速冻过程中,肉类食品中形成的冰晶很小,组织胞内液、胞外液、胞间晶体不会流出;否则肉类食物会形成大冰晶,破坏食物的细胞膜,造成细胞破裂,解冻后随水失去组织营养和新鲜度,使肉质疏松,鲜味大打折扣。冻肉的正确方法是先把温控器的旋钮调到最冷的位置,这样压缩机就能快速连续地冷冻。大约30分钟后,再将温控器的旋钮调到正常所需的温度位置,这样可以保证食物原有的新鲜度和味道。

可能你的冷冻方法不对,肉会随着时间变坏,但和癌症没关系。

3.绍科拉特

巧克力放在冰箱里保存没有问题,但是从冰箱里拿出来后要尽快吃。因为巧克力中的糖分很容易被表面的水分溶解,水分蒸发后会留下糖结晶,影响口感。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巧克力,因为低于室温,会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它的表面,从而加重这种现象。

4.月饼

淀粉老化确实会发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冰箱的冷藏温度可能在淀粉变性老化的最适范围2~10℃内,但月饼中含有的大量脂类和乳化剂是可以抗老化的。总之,越早吃月饼越好。但无论如何,淀粉老化是淀粉分子重排的过程,与癌变无关。

5.中医

中药种类太多,开药时请遵医嘱,此处不赘述。

综上所述,“致癌食品黑名单”全文只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变质的东西”不能吃。在此提醒大家,各种“结论明确”的“名单”很有可能是谣言,在网上看到后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