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诗 七绝

九月的诗七绝如下:

1.重阳登高。黄菊花开不待秋,茱萸遍插又重游。故园无雁知谁客,我独登高更倚楼。茱萸,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三国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黄花雁字。九日登高不可当,黄花满地感秋凉。知谁此际重阳节,雁字无声过草堂。雁字,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

语出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宋范成大《北门覆舟山道中》诗:“雁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

如下:

1.简介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这种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2.体裁沿革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还是先于律绝。

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