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的保护现状和意义是什么?

最大的个体重550公斤,年轻时生活在中国东部沿海。性成熟后,他迁移到河流中繁殖。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也有少量中华鲟。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设前,中华鲟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由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阻隔,无法游回上游产卵场的中华鲟在宜昌长航船厂至万寿桥河段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卵场,面积约330公顷,就在葛洲坝旁边。为了弥补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每年从1983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养殖技术和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养殖10000尾左右,体长8-65438 cm,体重3-5g的幼鲟。因此,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主要依靠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同宗祖先古刺鱼的后代,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中华鲟在分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重要参考。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不可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开发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深远的意义。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生物进化的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生物中的活化石。

它们生在河流中,长在海洋中,在那里生长发育,成熟期大约需要9-12年。当它完全成熟后,它将转移到我国的浅海区,进入河口,在那里进行育肥和栖息。秋季沿长江逆流而上,直至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产卵繁殖。幼鱼孵化后,跟随亲鱼远征,游向河口和海洋。中华鲟的寿命很长,能活一两百年。鱼体长可达2米多,雌鱼重约200至300公斤。中华鲟是一种珍贵的食物,因为它的肉很肥,它的卵可以用来制作鱼子酱。鱼鳔和脊索能使鱼胶,所以过去被过度捕捞。许多水利工程忽视了生态平衡,这也严重影响了这种鱼的自然资源。现在,中华鲟濒临灭绝,需要严格保护。

中华鲟是一种溯河洄游鱼类,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在产卵洄游时进入长江,逆流而上数千公里到达长江上游产卵繁殖。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中华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容易恢复。水土流失、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药残留造成的水污染;来自航运业和严重过度捕捞的威胁;特别是葛洲坝的截流阻断了洄游通道,而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因此不再存在阻断中华鲟洄游通道的问题。

但每年5438年6月+10月三峡工程蓄水,较自然下泄会减少下泄量,可能会干扰葛洲坝工程下游中华鲟的栖息和产卵活动。导致长江中华鲟数量锐减,中华鲟成为濒危物种。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古鱼不多。如果不采取坚决的保护措施。50年内,中华鲟很可能会灭绝。

中华鲟险恶的生存环境引起了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长江中华鲟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里?鱼被列为易危物种。为了保护中华鲟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在湖北荆州、宜昌成立了长江水产研究所和葛洲坝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并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工作。[6]目前人工授精已成功繁育幼鲟,增殖放流效果显著。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动物,许多同步的措施正在被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