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鱼纹彩陶盆
阁下介绍道:
面有鱼纹的彩陶盆,高16.5厘米,直径39.5厘米,泥细,红陶质地。盆内壁绘有两组对称的鱼图案。脸型圆润,额头左半边涂成黑色,右半边涂成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纹身的习俗。这个人眼睛细长,鼻子挺直,表情安详。他的嘴旁边有两条畸形的鱼线。鱼头与嘴的轮廓重合,再加上耳朵对面的两条小鱼,形成了独特的美人鱼组合,显示了制作人丰富的想象力。
人形头上的尖角,可能是一个发髻,加上鳍状的装饰,显得更加华丽。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人与鱼主题,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对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很可能是进行一些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略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了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1955陕西省Xi市半坡出土了一件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作品之一,多用作儿童骨灰盒、棺椁的棺盖,是一种特殊的随葬工具。泥质红陶烧制而成,盆内壁画有两个人脸和两条鱼的图案,交替排列。题材新颖生动,体现了半坡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持续时间最长、最强大的分支。于1921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大约延续到公元前5000年到3000年,分布在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到河南一带。
目前全国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数千处,其中陕西省最多,有2040处,占全国仰韶文化遗址总数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仰韶文化彩陶的形制和纹饰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以半坡型和庙底沟型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半坡式彩陶以陕西Xi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彩陶通常是圆底或平底壶、平底壶、鼓壶、薄瓶等。纹绘在陶器的口沿、肩部、上腹部等醒目部位,或开口盆内。除了宽带、三角形、对角线、曲折等几何图案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具有浓厚的绘画趣味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比如半坡出土的四件鹿绘壶,都是从侧面看鹿。在变化不大的身体下,通过四条腿向前伸展、下垂或前后伸展等不同的绘画方式,生动地体现出它们不同的活泼姿态。另一个是彩陶盆,上面有三条鱼的图案(如上图)。喷边饰以宽带状图案,腹部外壁绘有三条张开嘴露出牙齿的鱼。虽然没有画水,但给人的感觉是鱼在水中吸着气,呼出气,向前游去。鱼的图案极其简单而生动。
半坡还出土了几件彩绘面鱼壶(如本期介绍的面鱼纹彩陶壶)。圆圆的脸上,一个三角鼻,细长的弯眉,眼睛眯成一条线,头上有尖尖的饰品,或者耳朵旁边画着双鱼座,或者嘴里叼着两条鱼。这种人脸图案要么与大鱼并列,要么伴随着网纹。
目前多数人认为这种神秘的面部文身一定与半坡氏族公社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但对其具体含义的解释却不尽相同,或说是崇拜鱼图腾,或说是祈求捕鱼丰收,或说是祈求繁衍昌盛。
不管怎么解释,这种脸上有鱼纹的耐人寻味的彩陶盆,堪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此外,临潼姜寨出土的彩绘鱼娃娃盆,宝鸡北首岭出土的鱼纹细颈彩陶瓶,也是布局灵活、笔法豪放的佳作。
庙底沟彩陶以河南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胡荃村出土的为代表。彩绘多施于口大底小的弧形腹盆外壁上半部,图案轻盈婉约(如下图所示)。除了鸟、鱼、蛙等动物图形外,最受欢迎的图案是圆点、弧三角、吊坠、豆荚、花瓣和花蕾,植物图案明显增多。
图案大多以连续的方式形成,具有虚实相生的奇妙效果。长安五楼出土了花苞和花瓣图案的彩陶壶,样式特别华丽漂亮。河南临安闫村出土的彩陶罐上绘有鹳和斧的图画。
(下图为鹳石斧彩陶缸)。形象简洁,引人注目。图中右侧饰有徽记的精美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杖。这幅画记录了鹳族与鱼族合并的重大历史事件。(严文明:鹳鱼石斧图后记,文物198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