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介绍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饼、团圆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吃月饼可以追溯到周朝,它起源于拜月的仪式。根据传说,在古代中国,皇帝有在春天祭祀太阳和在秋天祭祀月亮的仪式。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还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把月饼和水果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后,人们切月饼,按老少顺序分吃。据说他们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和保护。“只是这个时候的月饼不叫月饼。”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和核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时就出现了一种圆饼,里面填满了核桃,叫做“胡饼”。

在唐代,月饼首次被记录下来。到了宋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开始增多。苏东坡有诗:“小饼如嚼月,有酥有糯。”另外,“月饼”这个名称最早是在宋代有记载的,但此时月饼还没有流行起来。直到明朝,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的官方食品,并逐渐在民间流传。在明代的各种书籍中,开始出现大量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技术大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品种也在不断增加,供月亮吃的月饼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