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一种肝脏寄生虫

肝片吸虫。,1758)是牛、羊等哺乳动物胆管中常见的寄生虫。人体也会被感染,肝片吸虫引起的疾病叫肝片吸虫病。

形式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属于片形吸虫科,是大型吸虫之一。其姜虫的区别如下:1)成虫细长,体前端有一个锥形突起,称为头锥;2)腹吸盘小而不明显,位于头锥基部水平;3)肠支有许多侧支;4)睾丸有两个,分支细,约占虫体面积的一半;5)子房小,分支细。

传记

肝片吸虫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肝胆管内,中间宿主为轮状病毒科。在中国,已确认有Galbatruncatula、G. Pervia、Radixauriculata和R. swinhoei。

生活史包括1 ~ 2代尾蚴和1 ~ 3代尾蚴。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后,在水生植物等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虫病。囊蚴被最终宿主摄入后,已从肠道取出的囊蚴穿过肠壁,经腹腔侵入肝脏后转入胆管,或经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胆管。在迁徙的过程中,部分子虫可停留在肺、脑、眼眶、皮下等各个器官进行异位寄生,造成损害。从囊蚴感染到成虫产卵需要l0 ~ 11周。成虫每天可产卵约20000粒。在羊体内寄生的最长记录为11年,在人体内可达12 ~ 13年。

肝片吸虫

引起疾病

肝片吸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幼虫移行期对各器官特别是肝组织的损害,导致肝脏和肝脓肿的炎症反应,出现高热、腹痛、荨麻疹、肝肿大、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急性症状;2)成人对胆管的机械刺激和代谢物的化学刺激引起胆管炎症、胆管上皮增生和胆管周围纤维化。胆管上皮增生与蠕虫产生大量脯氨酸有关。胆管纤维化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肝损伤可引起血浆蛋白的变化(低蛋白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胆管增生和增大可压迫肝实质而引起萎缩、坏死甚至肝硬化,也可累及胆囊而引起相应疾病。肝片吸虫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潜伏和慢性三个阶段。也有少数无症状携带者。

1,急性期(相当于童虫在组织内的迁移过程,又称侵袭期)发生在感染后2 ~ 12周,突发高热和腹痛,常伴有胀气、呕吐、腹泻或便秘、肝肿大、贫血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肺部和皮肤过敏症状。这个时期大约持续2 ~ 4周。

2.在潜伏期(一般为感染后4个月左右,相当于虫体已进入胆管),患者急性症状减轻或消失,数月或数年内无明显不适或轻度胃肠道不适,而病变正在发展。

3.慢性期(成虫寄生于胆管引起胆管炎和胆管上皮增生的阶段,又称梗阻期)主要有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心、脂肪性食物厌食、贫血、黄疸、肝肿大等。

4、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吸虫)当童虫在腹腔内活动时,可随血流穿透或到达肺、胃、脑、眼眶及皮下。通常在手术后确诊。在习惯吃牛羊肝的地方,虫体可寄生于咽部,引起咽部姜片虫病。

实验诊断

肝片吸虫

粪便镜检获得的虫卵是诊断肝片吸虫的依据,但应与生姜虫卵、包虫病虫卵相鉴别。

免疫学检测有助于急性胆管梗阻和异位寄生虫病例的诊断。例如,ELISA、IHA和IFA在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流行病和预防

肝片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外一些地区有流行区。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 ~ 0.1.71%,分布在15个省市,甘肃省感染率最高。估计我国感染人数约为654.38+0.2万人。

肝片吸虫寄生的宿主范围很广,除牛、羊外,还有猪、马、狗、猫、驴、兔、猴、骆驼、大象、熊、鹿等动物。人类感染多因食用豆瓣菜等水生植物的生茎叶所致。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还有蜗牛,牛羊吃草的时候更容易引起感染。

预防

人感染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生吃水生植物。比丁是患者治疗的首选,其他药物有吡喹酮、阿苯达唑、三氯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