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加工现状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在中国食品工业1.3万亿元的产值中,乳制品行业完成509.42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8.33亿元。目前乳制品企业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400多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有200多家。通过跨省、跨地区兼并重组有效配置资源,乳品企业规模和实力逐步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乳企和奶牛养殖已成为目前的一大投资热点,许多外资企业和一些跨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加入了乳制品生产行业。
中国政府对乳品加工业的重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科技成果在国内乳品加工业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乳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乳品工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我国人均牛奶产量为18kg,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牛奶产量(36kg),也远低于世界(103kg)和发达国家(312kg)。目前我国乳制品加工转化率约为20%,低于发达国家的80%。
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津、光明、三鹿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三是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Xi安银桥等以当地省会城市为根据地市场的本土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竞争中,乳制品行业市场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且由于消费习惯、交通运输、奶源供应等行业特点的限制,未来乳制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将是全国知名品牌加区域品牌和地方品牌的格局,并逐渐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
主要问题是: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每年进口奶酪、奶油、奶粉等产品的消费量相当于中国乳制品总产量的10%,而国产奶粉大量积压。这种情况表明,中国的乳制品生产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有液体保鲜奶、全脂奶粉、阶段、强化奶粉等乳制品品种,但奶酪、黄油的生产和供应仍然不足。中国乳制品的发展有待加强。中国是一个乳制品生产和加工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元朝就有奶酪和奶粉作为军粮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形成了奶酒、酸奶等加工技术,但如何发展并步入现代化生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