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瓜?
《西游记》的作者虚构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唐太宗招集奇人到阴间献瓜果,一个叫刘权的人为了找到心爱的妻子,甘愿冒生命危险。刘全在头上服下南瓜等药自杀,鬼魂带着礼物去见冥王。阎王爷很感动,就把夫妻二人送回了太阳。当地讲故事的人觉得故事不够,就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了北瓜。原因是:因为北瓜是献给阎王爷的,从此世界上就没有北瓜了。讲故事的人受限于小区域,显然没有完全理解南瓜和甜瓜其实是一回事。如果他明白了这一点,西游记的剧情可能又有了新的拓展——聪明的唐太宗只是哄了阎老头一次,他给冥王的恩宠只是一个虚名,实物留在人间。
想必以东南西北命名最重要的瓜种,应该是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的历史时期,大约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鼎盛时期。这个“中心”本身就偏北,“北”瓜成了它的视觉盲点。我想这就是思念北瓜的秘密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南方人离得远也看得清楚。他们曾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为“北瓜”。根据今天的一些资料,北方人称南瓜为北瓜,我认为只是颠倒了。那么“北瓜”去了哪里?其实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它的种植面积和西瓜、南瓜、南瓜一样广阔。在我看来,南瓜是北瓜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都知道。
南瓜的“范”需要仔细鉴别。过去,中国人习惯把从外地进口的果蔬品种称为“番”,如南瓜、番茄、红薯、番石榴、番荔枝、木瓜等,或称之为“洋”,葱、姜、土豆、柿子、白菜、南瓜等。我家乡的人,他们的祖先叫葫芦娃或葫芦。进入兰州后,发现人们普遍称之为葫芦科,这让我困惑了很久。什么,是外国的吗?看完之后我才慢慢明白,是家乡没文化的农民说的最正确。虎子和南瓜是虎子和南瓜的简写,虎子和南瓜的名字早在周秦时期就已确立。黄瓜人,只是外来移民带来的一个地域俗称,反映了他们观念上的错误,他们把中国和海外的区别搞错了。
南瓜只是南瓜家族中的一员,所以要真正鉴别南瓜,首先要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种蔬菜能像人们提到南瓜那样合不来。面对同样的东西,南瓜,黄瓜,生菜,南瓜,葫芦,葫芦,西葫芦——停!葫芦和南瓜怎么会混淆?种南瓜主要是为了壳里面的果肉,种葫芦主要是为了外面的硬壳,完全不一样!是的,然而,南瓜的所有上述名称只是“葫芦”,这是它的文化来源;即使在植物学意义上,南瓜也属于葫芦科。所以,要了解南瓜,必须从葫芦说起。
诗经《冯祺七月》说:“七月吃瓜,八月破锅。”锅是葫芦,坏了。可见,当时先民是把葫芦和“瓜”分开的,但“瓜”的外延是模糊的。七月成熟的瓜那么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天的水果,但是还有很多蔬菜是不能生吃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忽略了,对吧?这怎么可能!神农尝了百种草药,他们把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烂了。营养好的葫芦和南瓜怎么丢弃?所以,当时的“瓜”和“盆”中可能都含有南瓜。“八月破锅”,秋天到了。摘熟了的葫芦,却到了摘熟了的南瓜。把葫芦摘下来,为了做各种容器,把南瓜拿回去补充冬天蔬菜的稀缺,以便长期储存。南瓜壳不足以做一口“锅”,但葫芦嫩了,就像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然后,我会义无反顾地解释《诗经》中的这两句话——七月吃瓜的瓜包括小葫芦,八月破锅的锅包括老南瓜。
在南方国家珠海,我去过几次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南瓜节”。南瓜只有在亚热带地区才显示出它的全部魅力。我能想象出瓜的奇怪形状,它也能生长,但我想象不出瓜的五颜六色,它也能生长。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很神奇。
走在南瓜园里,我想起了《诗经》里记载的周人赞美自己历史的歌谣:“丝为瓜,民为生。”意思是藤蔓上有大大小小的瓜,这是周人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有一种解释是,这句话说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中诞生的。我觉得还是理解成一首诗比较好。周人唱这种歌谣的时候,是从我的家乡陇东迁徙到渭北,怀着得天下的志向。时光飞逝3000多年,我头顶的瓜藤上依然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瓜。作为一个“周人”,我现在在南海的海岸上,为什么不让人感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