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什么是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基于国家和地方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开发的。初中化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它既是一个传授化学知识、提高公民综合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平台,也是一个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学习化学需求的平台。农村地域广阔,中学条件千差万别。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并与中学化学课程有机整合,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育的教学效率?这是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所领导的指导下,我市进行了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先说一年多的实践和认识。
(一)确立“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灵魂。在开发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以下几点:①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必须与国家中学化学课程的总目标相结合,在共性中包含特殊性,使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在与总目标的衔接中得以实现;②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必须命名为“农”,其内容要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为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针对农村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制定了以下课程目标,并用课程目标来规范和指导整个开发过程,防止或避免校本课程开发的偏差。
1.知识与技能:获取与你的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获得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实验、调查和参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调查、实验探索学习化学知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收集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运用知识进行整理分析;从农村生产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用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探索经历、观点和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关注农村,学会生存,增进热爱生活和家乡的感情;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多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感受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制定“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是组织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并使之顺利实施的保证。我们制定了湘乡市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纲要,该纲要由主题内容、设置领域和教学活动建议三部分组成。主题内容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些参考课题;设置区域就是根据不同区域学校的建议,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是为设置相关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活动建议,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在内容选择上最大限度地选择与学生实际需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相结合的化学知识。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用性。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都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与农村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化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农村地方实验材料作为化学实验的场所和设备,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科学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湘乡市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如下:
(三)编写“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和教案
根据课程大纲,各校根据自身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两到三个课题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我们主要以两种形式编写教材和教案:基于主题的和主题引导的学习活动。
1.主题式:通过研究,将日常生活中有用的、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确定为主题。然后按照教学结构或知识结构对相关题目的化学知识进行重构和组织。比如某中学的“化学品与健康”主题,将化学品与食品安全融为一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有机物质(如糖、淀粉、油、蛋白质和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2.主题引导式学习——活动式:教师在确定相应的主题后,会提供阅读材料、资料、典型案例等文字材料和图片作为资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载体。然后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部分——活动体验。如某中学利用学生熟悉的条件,组织学生对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啤酒生产进行调查研究。
(四)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
1.促进了我市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实施“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自己设计教材和教案,使课程更容易被教师理解和实施。比如课程目标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和教案的编写,都是由教师通过集体讨论来制定的,让教师在教学中理解精髓,把握自如。反过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对知识的不断建构和重组,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索。这样,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观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了提高。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考虑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教师从传统初中化学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这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
其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决定自己的课程,还要对自己的课程负责,这就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课程设计空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
第三,培养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省市课程专家、学校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如厂矿的技术人员、农林水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合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后,培养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能力。开发和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和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和自己,还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和反思,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行动研究能力。
比如,有老师根据学生对农村家酿米酒的兴趣,开设了“米酒酿造”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原计划主要从反应原理和酿造工艺的角度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们提出,有在农村流通的不法商贩,在米酒蒸馏过程中加入几滴甲胺磷(一种农药),以提高产量。添加甲胺磷真的能提高出酒率吗?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老师们继续提供食品安全和健康等知识,并与其他老师一起将其扩展到米酒和传统文化中。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合作精神不断提高。
3.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化学学业水平的基础上,校本化学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和个性化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人生追求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某中学的几名学生在学习了校本课程《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对湘乡市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并就如何治理湘乡市的水污染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资料:
毕·华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辉,韩春亮。对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况相平。从化学课程的特点谈化学教学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6,(9)。
[4]何陶畅。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