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曹渊

众所周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天才一直是稀缺的存在。每个人都喜欢天才,每个人都想要天才,每个人都想成为天才。但是,天才不是单凭想象就能假设的,还需要足够的天赋和努力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天才。所以中国能称得上天才的人才少之又少。

"紫胡子是个天才,和、孙一起陪他一会儿."《大蜀帝神龙日五首》中的这句话,是形容天才的最佳方式。天才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我们国家有一个天才少年。他拒绝了美国绿卡,去了一家科学杂志。曹渊,一个24岁的男孩,正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发生了什么事?

1.天才少年的年轻时代

曹渊,1996,成都人。2007年,曹源以自己傲人的成绩和深远的理解能力,被选入学校的一个超常班学习,为他日后奇迹般的人生铺平了道路。曹媛虽然就读于深圳一所普通小学,但非常班的老师一点也不普通。超常班的老师是中科大一位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副校长,对曹原最初的生命教育影响很大。

超常班只有三个学生,老师比学生多,比一对一教学的待遇好多了。在优秀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加上他的理解能力,在超常班的三个天才中脱颖而出。他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学会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知识,并且运用自如。

由于年龄的限制,曹媛并没有过早离开非常班,而是“被迫”开始复习。直到14岁那年,曹渊高考考了669的高分,才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继续奇迹般的人生。

在中科大的这个少年班里,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学者。凭借独特的人才培训机构,仅用了40年就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为世界提供了大量人才。所以曹颖元对这个少年班充满了向往。

2.小有成就,未来可期

“玉台好史笔,金马天才”,正如《书上书生》所言,曹渊进入少年班后,并没有因为天才太多而被埋没,而是突然崭露头角。不到一年,他就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成为众多天才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曹媛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他在小学试着做了很多物理实验。进入少年班后,环境和设备都上了一个台阶,这也给他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在兴趣的驱使下,他在学习上进步很快,很快就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完成了自己的学术需求,然后开始向物理实验方向发展。

当时物理学上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超导体材料在室温下的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离拿诺贝尔奖就不远了。曹渊得知这个难题后,直接把这个项目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开始认真研究。

16岁,曹媛升入大二。在学校教授的帮助下,他开始了石墨烯的相关实验,并取得了很多突破。在研究期间,他还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奖——郭沫若奖。对此,物理学院院长和学校多位教授都感叹曹颖元的天才,认为这种天才未来一定可期。

3.要成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18岁的时候,曹原刚刚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前往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虽然麻省理工的天才比较多,但还是掩盖不了曹渊的光辉。很快他学完了学术知识,开始对科学实验进行高强度的研究。

经过伏案一年的研究,曹渊发现了在室温下实现超导的秘密,即当两个平行的石墨烯层偏移约1.1时,材料会发生反应,从而实现超导的可能性。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曹渊将这一发现整理成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上。论文一经发表,在业内引起广泛震动。曹渊不仅解决了百余年来科学家难以攻克的难题,也给物理学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大家兴奋不已。

《自然》杂志2018年发表科学数字时,中国物理学家曹原的名字高居榜首。这两年,曹源在《自然》上发表了两篇专业论文,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曹颖元对外界的名利心存愧疚。毕竟他觉得自己和普通人一样,读了四年本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而已。成名后,美国向他伸出橄榄枝,给他美国绿卡,希望他能留在美国,但他断然拒绝。曹原说:我今天的成功,离不开祖国的栽培。我是中国人,以后会留在中国。

天才,本就难得,更难得,令人钦佩。事实上,24岁的曹源在行业内取得成功后就立即回到了母校,并与许多对他很好的导师分享了他的喜悦。曹原也表示,学成归来,一定会留在母校任教,为中国物理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或许可以称为中国力量。故事到此结束,那么对于曹源这个24岁的小伙子通过拒绝美国绿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