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的历史渊源
清末民初,福建涌现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天才厨师。当时福建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福州、厦门一度出现畸形的市场繁荣。为满足官僚士绅、买办阶层等上流社会娱乐的需要,福州有聚春园、汇如鲈鱼、广宇楼、客和另一日等许多著名的酒楼,厦门有南轩、乐琼林、全福楼、双泉等。这些餐馆或以满汉全席闻名,或以官办菜肴闻名,或以地方风味闻名,促进了地方风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尤其是福州的“聚春园”,历经沧桑,繁盛百年;厦门的“南轩”历史坎坷,长达80年。他们拥有强大的厨师团队,突出的经营特色,灵活的服务形式,新颖的菜肴和著名的风味。如“佛跳墙”、“鸡蓉金笋”、“三鲜炖海参”、“干贝”、“鸡丝窝”、“荔枝肉”、“沙茶鸡丁”等都是他们创造的名菜和美食。这些名店在创造众多名菜的同时,也培育出了郑春发、陈、强祖干、黄、胡喜庄、杨思梅、陈斌鼎、赵、朱、姚宽玉、郑宇春、强木根、强曲曲等海内外著名的闽菜大师。
闽菜是由来自福州、闽南和闽西的不同风味的地方菜肴组合而成。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其菜肴的特点是爽口、嫩滑、淡雅,多以汤为主。福州菜擅长用红酒糟调味,尤其注重汤料调配,给人一种“百汤百味”的感觉,难闻的气味袭鼻而来。比如“丝绒汤阔肚”、“肉饭鱼唇”、“鸡丝燕窝”、“淡菜鸡汤”、“臭炸鳝鱼”、“淡臭鲜鳎”等菜品都很丰富。闽南菜在厦门、晋江和尤溪地区以及东部的台湾省很受欢迎。其菜肴鲜、醇、嫩、淡,以讲究食材、善用麻辣著称。他们在使用沙茶、芥末、橙汁、药物和水果方面独具特色,如“东皮祝隆”、“清蒸鱼”、“沙茶炒牛肉”、“葱烧牛筋”、“当归牛腩”等。闽西菜,流行于客家方言区,特点是鲜、香、醇。擅长烹饪山珍海味,微咸油腻,善用姜,尤其在麻辣调料的使用上。如“爆炒地猴”、“水煮鱼白”、“油焖石鳞”、“炒花菇”、“蜂巢莲子”、“金丝豆腐”、“麒麟象肚”、“涮九品”,都鲜明地反映了山区传统的饮食习俗和浓郁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