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的习俗
1,祖先崇拜
祭祖的节日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所以它被简称为“七月半”。崇拜仪式通常在七月底前的晚上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2、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都是在底座上放上灯或者蜡烛,中秋节的时候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浮。何方
灯的目的是祈祷和祈祷。燃放河灯,尤其是在黄河,非常壮观。
3.面团造型
七月十五日以前,民间妇女流行于和面活动中。一家包子店,邻居过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际人数,先给每个人一个大包。
给晚辈的包子要揉成扁扁的形状,叫做面羊。希望后辈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给老一辈的花包子,要塑造成人的形象,表示子孙满堂,长命百岁;给同行的包子要做成鱼的形状,叫面鱼,意思是一年以上。
4.做茄子饼
每到中秋节,老南京家家户户都做茄子饼,就是把新鲜的茄子切丝,加面粉,放油里炸。
5.祈求丰收
在中秋节献祭通常与希望丰收联系在一起。在石鼓的夜晚,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门口烧香祈求水稻丰收,并在地上放上香烛。这叫“铺田”(插秧)。
《延伸材料》中元杰的历史渊源:
中秋节起源于秋季早期的“七月半”丰收,用以祭拜祖先。“七月半”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和丰收节。在古代,人们常常依靠神灵的保佑来获得农业的丰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先把最好的时令产品献给神灵,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祈求来年丰收。
据历史文献记载,秋季祭祖活动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起初,“秋味”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7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满月,秋天来了。
百度百科-农历七月十五
百度百科-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