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我和地坛》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和地坛》侧重于思考和表达“人生”的艰难和意义,是史铁生在漫长艰难的岁月里对人生反复思考、咀嚼和探询的结果。这样一个以主题为导向的思考方向,对于当代散文来说未必是一个重大创举,以前的散文写作一般都会触及这样的主题。
而史铁生却是唯一一个能以平实、冷静、温暖、透彻的态度说话,上天入地,一丝不苟,体贴入微,达到常人能理解却难以企及的境界的人。
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无论是在表达主题、写作风格还是语言上,都是史铁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地坛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风格的范畴。
扩展数据:
《我与地坛》的创作背景;
史铁生,1969,知青出身,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从1972因病返回北京。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那些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路、突然什么都找不到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人,从此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随笔的那十五年,“他们久久不曾离开”。
当人们被《我和地坛》的美好所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距离他再次撰写并发表《我和地坛》这一人生艰辛旅程的起点,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
没有人能想象和理解他的艰辛——身体上的障碍和精神上的绝望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压垮他。但史铁生已经走过了这艰难的“二十年”,然后他用一种动人的平静说出了“四百年”:仿佛这座古老的花园已经等待了我四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