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简介
2英文参考桑[朗道汉英词典]
桑椹,果实[湘雅医学词典]
桑葚[湘雅医学词典]
桑椹【湘雅医学词典】
白桑果【湘雅医学词典】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桑椹【中医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桑树概述
桑葚是中药的名称,在《新本草》上有发表。它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穗[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称桑椹(La)(中药术语(2004))
5 .英文名桑葚子(中药术语(2004))
6桑树别名桑葚、桑葚、桑枣、桑葚[2]。
桑椹、桑椹、桑椹、桑枣和乌参
7个来源的桑树为桑科桑树的干燥穗[1]。
桑树是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2]。
8产地桑葚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2]。
9.桑椹味甘、酸、寒。入肝肾经[2]。
10桑葚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生津润肠的功效,可治疗头晕、失眠、耳聋、视物模糊、口渴、便秘、瘰疬、肠燥便秘等[2]。
桑葚是眼科常用的补血药物,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肠的功效;
(1)用于头晕,眼睛昏花,能靠近很远,能靠近很远等。可与枸杞子、楮实子、熟地黄配伍。
(2)可用于治疗因口渴引起的眼内出血,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生。可与麦冬、金钗石斛、构树同用。
用法用量11桑葚煎服,9 ~ 15g [2]。
12桑葚含有芦丁、花青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糖和脂肪油[2]。
13桑葚的药理作用桑葚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2]。
14桑葚的食用价值桑葚是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葚的果穗,又名桑葚,有黑白两种,紫黑色为鲜食上品。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产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每年4-6月穗红紫时采收。
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就是中国皇帝的御用滋补品。桑葚又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而被称为“民间圣果”,使其自然生长,没有任何污染。
它富含活性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具有多种功能,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最佳保健水果”。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桑葚的营养价值1。桑椹中的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2.桑葚含有乌福辛,能使头发乌黑有光泽;
3.桑葚能改善皮肤(包括头皮)的血液供应,滋养皮肤,使皮肤* * *乌发,延缓衰老;
4.桑椹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可防癌抗癌;
5.桑葚主入肝肾,长于滋阴养血、生津润燥,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津液不足消渴、肠燥等症;
6.经常吃桑葚可以提高视力,缓解眼睛疲劳和干涩的症状。
14.2桑葚适合人群,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1.尤其适用于肝肾阴虚、少年发白、体虚、病后习惯性便秘的患者;
2.体虚便溏者不宜食用,儿童不宜大量食用。
14.3桑葚的治疗作用桑葚味甘酸,性寒,入肺、肝、肾、大肠经;
具有滋补肝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止渴解毒、美容养颜的功效。
适用于阴血不足、头晕盗汗、津液伤津、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14.4建议每次生吃20 ~ 30个桑葚。
洗净备用,或晒干或略蒸后再晒干。未成熟的桑葚不能吃。
1.桑葚汁:鲜桑葚200克,洗净,捣成泥,用纱布挤干,温水送服;
2.桑葚酒:鲜桑葚150g,低度烧酒150ml。将新鲜桑葚洗净,捣碎,榨汁,倒入烧酒中,搅拌服用;
3.桑葚膏:鲜桑葚1000g,蜂蜜300g,桑葚汁,熬成稀糊状,用蜂蜜煮至稠状,凉服。
煮桑葚膏要用瓷器,不能用铁器。
15桑葚15.1的药典标准称为桑葚。
桑申
桑椹
15.2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晒干。
15.3 Character本品为多花果实,由许多小瘦果组成。呈长方形,长L ~ 2厘米,直径0.5 ~ 0.8厘米。黄褐色、棕红色或深紫色,有短花序梗。瘦果卵圆形,略扁,长约2毫米,宽65438±0毫米,外面有4片肉质花被。气微,味微酸微甜。
15.4鉴别本品为红紫色粉末。内果皮石细胞片状,淡黄色,表面不规则,多边形,垂壁深波状,弯曲。壁厚、孔洞、凹槽明显。内果皮含片状结晶细胞,每个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直径7 ~ 11μ m,花被薄壁细胞充满紫红色或棕红色* * *块,非腺毛单细胞多破碎,长短不一,直径12 ~ 45μ m,部分足肿胀。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存在于花被薄壁细胞中,直径3 ~ 22 μ m,种皮表皮细胞表面黄褐色、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7 ~ 18 μ m,垂壁串珠状,有明显的孔和沟。
15.5检查15.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8.0%(附录ⅸ H第一法)。
15.5.2总灰分不得超过12.0%(附录ⅸ k)。
15.6浸出物应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用热浸法测定,以85%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5.0%。
15.7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心、肝、肾经。
15.8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便秘。
15.9用法用量9 ~ 15g。
15.10储存于通风干燥处。防蛀的。
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