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客栈与新建离别》是一首怎样的诗?
“寒雨夜入吴连江”,烟雨笼罩着吴的江面,编织着一张无尽的愁网。雨夜增添了秋天的萧瑟,也渲染了离别的阴郁气氛。那股寒意不仅弥漫在茫茫江水的烟雨中,也弥漫在两个已经离开的人的心里。“连”字和“金”字描写的是连绵不断的雨,从河雨传来的动态,人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所以可以想象诗人因情而彻夜未眠。然而,这幅水天相接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出了一种极其崇高壮阔的境界吗?唐诗中后期和婉约宋词中,雨声常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琐事上。但王昌龄并没有真正写出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把连江之雨的听觉视觉和想象力概括成吴,用一大块淡墨染出了许多烟雨,以极大的气魄,烘托出“平淡明丽送客,楚辞孤山”的开阔意境。
一大早,已经是黎明时分,辛渐即将登船返回北方。看着长江以北的远山,当诗人想到行人很快就会消失在初山山外时,他感到孤独。在浩瀚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仅仅是孤僻的楚山,浩荡的江面本来就是最容易引起似水情怀的联想的,唐人得到的名句更是数不胜数。然而,王昌龄并没有把他的悲伤放在那条随朋友而去的河流上,而是把他的离别之情集中到了矗立在茫茫叶萍中的初山。因为朋友们回到洛阳就可以和亲朋好友聚会,留在无棣的诗人只能像这孤独的初山一样袖手旁观河水,看着流水逝去。一个“孤独”字就像感情的导火索,自然引出最后两句临别赠言:“洛阳亲友如相问,玉壶里一片冰。”
早在六朝、宋时,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白头吟》)来形容高洁天真的性格。自开元宰相姚崇写下《冰壶咒》以来,盛唐诗人王维、崔豪、李白等都以冰壶自勉,歌颂冰壶的光明磊落。王昌龄托信逐渐带给洛阳亲友的信息,不是通常的平和竹报,而是传达了他依然清正廉洁的信念,意义重大。据《唐才子传》和《和珅列传》记载,王昌龄曾于开元二十七年第一次被流放到岭南,原因是其不拘礼仪。从岭南归来后,被任命为江宁丞,几年后又被贬为龙标,可见他处在口交所破坏的恶劣环境中。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喻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这是建立在他和洛阳亲友之间真正的了解和互信之上的。这绝不是洗白诋毁的表白,而是鄙视诋毁的自尊。所以诗人从无瑕的空玉壶中捧出一颗明净的冰心安慰朋友,比任何相思之词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情感来源于场景,情感蕴含于场景。这也是唐诗的一个特点,但是深刻,柔和,舒缓。“谢炉锤痕”(胡应麟诗)是王诗歌的又一独特风格。这首诗中无边的江雨和孤楚的山色,既衬托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冷孤寂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矗立在河中央的孤山与置于玉壶中的冰心形象,形成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关照,自然使人联想到诗人孤傲、纯净、干净的形象,将精妙的构思、深刻的意旨融于空明彻的意境中,自然浑浑,不着痕迹,含蓄蕴藉,回味无穷。